版權“蛋生雞”,邊界在哪里

        經濟日報 2021-06-09 12:15:05

        6月1日起,新版著作權法正式施行,將包括短視頻在內的“視聽作品”納入保護范疇。但是,法律更多時候是發揮震懾作用,“二次創作”作者和平臺須有邊界感,懷著對法律的敬畏之心,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

        誰能想到呢?明爭暗斗多年的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會變成“友商”,攜手聲討抖音、快手、B站等短視頻平臺;一直你追我趕的抖音、快手、B站也就地抱團,合力反擊有關吐槽。

        明面上,雙方爭議的焦點是能不能利用電影、電視劇、綜藝等內容進行“切條搬運”和“二次創作”。短視頻平臺上,這些“三分鐘看××”播放量輕松過千萬次,但與購買、自制原創作品相比,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一致用“盜版”來斥責“二次創作”。抖音方面的回應也很絕,直接甩出了一份精心制作的“字節跳動遭遇騰訊屏蔽和封禁大事記(2018-2021)”。

        意外嗎?其實也不。今年4月,借著世界知識產權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聯合500多位藝人提出“二次創作”的版權問題,將某些短視頻平臺打了個措手不及。近日參加第九屆網絡視聽大會,雙方早就憋著一口氣,做好了PPT,就等著亮劍了。

        版權背后是流量,平臺怎能不著急?據說當初騰訊視頻購買《如懿傳》的版權費高達8.1億元,可現在,用戶卻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各種“切條搬運”“二次創作”片段,甚至有20多分鐘的版本。用戶看得過癮,流量嘩嘩地流到了短視頻平臺。

        類似的情況數不勝數,沖擊了長視頻的商業模式。按長視頻平臺原先的設想,斥巨資獲得作品版權,好比買了會下金蛋的母雞,有的金蛋能孵出會員費,有的能孵出流量池,有的能孵出廣告收入,還有的能孵出提前點映的額外收費。有了錢,就可以接著買金雞、下金蛋,循環往復,做大做強。

        現在來了截和的,把金蛋搬去了短視頻平臺,還一只接一只地孵小雞——近幾年,短視頻平臺發展迅猛,用戶規模、用戶時長與商業回報均實現對長視頻行業的反超。表現在資本市場,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至今虧損,B站、快手等市值卻一騎絕塵,未上市的抖音更被寄予厚望。雖然“切條搬運”和“二次創作”只是貢獻了一部分功勞,但長視頻平臺也已經不想再免費扶持短視頻平臺了。

        6月1日起,新版著作權法正式施行,將包括短視頻在內的“視聽作品”納入保護范疇。坦白說,什么叫“適當引用”“合理使用”,邊界依然模糊。這個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難題。但法律更多時候是發揮震懾作用,“二次創作”作者和平臺須有邊界感,懷著對法律的敬畏之心,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

        目前短視頻平臺自知理虧,已刪除了大量侵權短視頻,只是流量誘人,不想輕易放棄。4月份,有大批“二次創作”作者發聲,稱自知涉嫌侵權,但個人創作者難以對接大量版權方。這也提醒有關方面,在維護權利人合法權利的同時,要便于使用方、平臺方合法使用。部分短視頻平臺已表示愿意批量采購存量版權,開放給平臺內的創作者。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等組織應借鑒音著協、音集協的集體管理機制,抓緊協調,降低維權、監測和交易成本。只要定價合理,各方不難達成合作。

        再講個他山之“熊”的故事吧。2010年,日本熊本縣推出吉祥物“熊本熊”,將形象版權免費授權給本國企業使用,2018年又宣布外國企業僅需5%至7%的版權費即可獲得形象授權。由此,這頭有兩坨腮紅的黑熊獲得了大批擁躉,紅遍全球,隨之帶動熊本縣的旅游經濟發展。平臺及版權方不妨借鑒一下,以更務實的態度盡快解決版權爭議。

        最近,很多新片的版權方開始向短視頻大V提供素材,花錢請他們進行再創作,以吸引潛在觀眾。而且,新版著作權法保護“二次創作”著作權,其實有利于“二次創作”發展。未來,正版“二次創作”將是影視劇宣發的重要渠道,高質量的大V號有望獲得更多資源,合法合規地掙錢。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維權也許就是長短視頻攜手走向正版時代的契機。(經濟日報作者:佘 穎)

        關鍵詞: 版權 邊界 哪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