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標下,青海生態潛力亟待釋放

        中國青年報 2021-06-09 12:15:05

        從海拔1644米到6860米,獨特而復雜的自然環境為青海孕育出豐富的生物物種,使那里成為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比涨埃瀛h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辦,青海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備受與會者關注。

        這個擁有109處自然保護地、保護地面積超過全省國土面積1/3的省份,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正通過生態這把鑰匙,撬動綠色轉型,走出一條青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科技助力生態多樣性保護

        2020年10月,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的工作人員在紅外相機里發現:一只成年雪豹從一處山間的流石灘向山巔的峭壁走去。幾分鐘后,這只成年雪豹帶著幼崽出現,在流石灘下的草地上打滾、嬉鬧。

        被人們稱作“大貓”的雪豹,過去只能在三江源局部地區觀測到。如今,在祁連山東段也發現了它們的身影。當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一方面證明,青海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增加,活動范圍在擴大;另一方面,監測技術開闊了人們觀察生物多樣性的視野。

        監測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個重要環節。根據最新數據,青海孟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生種子植物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500多種增長到1005種,除了生態保護的功勞外,一些之前不認識、難保存的植物也通過新的技術設備得到確認。

        “以前采回去的樣本帶到縣里檢驗時,常常已經蔫了或碎了,沒有相機,我們就手工繪制,但難免有些出入?!泵线_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彭瑜見證了保護區15年的變化。如今,這里已布設19個紅外監控塔、46個紅外線相機觀察點、41個固定監測采樣地,樣本保存不再是問題。

        青海省互助縣北山林場場長、青海省人大代表趙昌宏曾在兩會上多次提出加大林場保護力度,尤其是加強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現在,這片1127.23平方公里的森林有了12個“千里眼”,智能監測系統正時刻為林區生態護航。

        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發展指揮棒

        青海并非經濟強省,但在這里,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發展的指揮棒。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任勇介紹,“環境敏感區”原有的礦業權已經全部注銷退出,對畜產品加工行業進行規范,實行原材料生產地和加工地分離,一些地區難免遭受轉型“陣痛”。

        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信長星表示,欠發達地區更應該擺脫路徑依賴,打破慣性思維,因地制宜,揚長避短,走出適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目前,青海的藏醫藥、旅游、傳統手工業、畜產品的精深加工等綠色產業已初具規模;生態功能區里,設置各類生態管護公益崗位14.5萬個,讓當地的農牧民吃上了“生態飯”。

        青海也在積極探索生態旅游的最佳方式。任勇介紹,最具吸引力的景觀往往也是生態保護的重要區域,因此保護地先是嚴格管理不讓進入,后來在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的要求范圍內,在特定的時間、路線開辟了一些旅游點。

        距離青海湖鳥島幾公里外,有一個半地下式的長廊,里面掛著各類鳥的圖片,透過長廊最深處的小窗口,可以觀看鳥島上鳥的活動,“這就是在盡可能不打擾鳥類棲息環境的情況下,讓人們接近自然的旅游設計?!比斡抡f。

        青??偨Y出經驗:旅游要朝著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的方向發展,要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美麗和震撼,從而激發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自覺性。

        生態是第一抉擇,也是最大優勢

        青海的保護區占到全省國土面積的1/3,當旅游、發展、保護重疊沖突時,青海作何選擇?

        “保護區既有自然屬性,還有社會屬性?!比斡抡f,當地希望通過旅游促進經濟發展,但是對于保護地管理機構來說,生態保護紅線是底線?!岸咭恢笔莻€‘協調’的過程?!?/p>

        十八大以來,青海確立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2020年12月,青海省在對“十四五”和2035年的生態文明工作的規劃中提出:堅持生態保護優先作為第一抉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為了更好地發揮保護地的生態價值,青海省還在全國率先完成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以盡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青海具有總排放量小,可再生能源豐富的突出優勢,這將成為其未來的發展引擎。

        6月5日,在2021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專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青海可基于本省的經濟結構、能源結構優勢,打造成全國大型可再生能源生產、輸出基地,并完全有能力向國家申請建立國家碳中和示范省,最終實現青海的高質量發展。(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關鍵詞: 中和 目標 青海 生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