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GAITC 2021)在杭州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出席大會,并以《智慧農業展望》為題,圍繞農業領域人工智能發展情況及人工智能如何改變傳統農業進行主題報告。
趙春江院士表示,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有效解決生產效率低、勞動力減少等難題;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長期影響的背景下,在多個領域增加農業機器人的推廣應用,可以幫助解決人工操作減少、人員間無法接觸等實際困難。
趙春江院士介紹,農業機器人是農業人工智能的重要內容,國際學術界極為關注農業機器人的發展,近年來也有多個農業機器人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當前全球農業機器人市場重點集中在無人駕駛拖拉機、噴藥無人機和擠奶機器人等領域,其中無人駕駛拖拉機和噴藥無人機是我國農業機器人的主力軍,這兩類機器人發展速度持續加快。以我國植保無人機為例,其規模量目前已經達到6萬余臺,作業面積10億畝次。
趙春江院士表示,探索未來無人農場的關鍵技術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要積極面對現階段研發農業機器人遇到的困難。趙春江院士在報告中以機器人采摘蘋果舉例:全世界沒有兩顆一模一樣的蘋果,摘蘋果需要設計柔性機械手執行器,如果機械手太硬就會破壞蘋果的商品性,機械手太軟又無法將蘋果摘下。正是由于農業的非結構化環境及農產品的生物特性,研發農業機器人要比工業機器人復雜得多。未來農業機器人的研究需要多學科交叉,以相互推動發展,這普遍涉及材料學、智能科學等多個領域,只有將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機器智能。
趙春江院士總結,未來我國要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必然要發展智慧農業、建設數字鄉村,具體到農業生產,需要生產智能化、作業精準化、管理數字化和服務網絡化。這要求把人工智能這一信息科技和裝備自動化技術進行充分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通過多學科交叉研究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據了解,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承辦,杭州未來科技城管理委員會具體執行。大會邀請了31位中外院士齊聚一堂,通過線上線下方式,與260多位海內外人工智能專家、領域專業學者、技術領軍人才,圍繞人工智能的理論、技術、應用、倫理、安全等議題展開思想探討與觀點碰撞。(記者 張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