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張浩課題組新近發現,胰島素增敏劑可治療紫紺先心病引發的心力衰竭。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在線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主辦的《循環》雜志上。專家認為,對于醫療資源欠發達地區的未能或始終無法手術的紫紺先心病患兒,應用吡格列酮可能有助于心功能的維持并提高其遠期存活率。
先天性心臟病是我國首位出生缺陷疾病。部分患兒由于存在嚴重的心臟解剖畸形,心內動脈和靜脈血發生混合,導致身體發紫發紺,被稱為紫紺先心病。由于心臟畸形較復雜或者經濟條件所限,約20%的紫紺先心病患兒未能或無法接受根治手術,長期處于慢性低氧狀態。隨著年齡增長,此類患兒很容易發生心衰。
科研人員發現,青春期胰島素抵抗導致的心臟能量代謝紊亂,可能是紫紺患兒發生心衰的關鍵機制,胰島素增敏劑吡格列酮可用來治療紫紺先心病患者的心衰。
正常情況下,心臟的能量主要來源于脂肪酸。科研人員發現心臟在慢性低氧下轉變為以葡萄糖代謝為主的能量模式,以維持正常心臟功能。進一步研究表明,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是驅動該重要適應性代謝轉變的關鍵蛋白。科研人員通過動物實驗證實,青春期胰島素抵抗會影響心肌HIF-1α的表達水平,進而導致慢性低氧下HIF-1α驅動的適應性代謝出現障礙,最終導致心功能受損。
該動物實驗結果也在臨床隊列中得到驗證。在研究中,科研人員還發現可利用臨床上常用的降糖藥物吡格列酮改善青春期胰島素敏感性,從而維持HIF-1α驅動的適應性低氧代謝模式,抵消青春期胰島素抵抗帶來的不良影響。(通訊員姜蓉記者胡德榮)
?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