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倪思潔)6月23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四子王旗臺站正式開工建設。臺站建成后將具備對我國北部電離層、中高層大氣、宇宙線以及地磁場擾動的實時監測能力,成為我國中緯地區重要的國際空間環境探測研究基地。
2008年,子午工程一期開工建設,至2012年已建成15個綜合性臺站,形成了“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
2019年,子午工程二期開工建設,在子午工程一期的基礎上新增16個臺站,與一期形成沿東經100度、120度,北緯30度、40度的“井”字形布局。由31個臺站、近300臺(套)監測設備組成的空間環境監測網絡,將首次實現對日地空間環境全圈層、立體、多要素綜合探測,使得我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能力進入世界前列。
2019年11月,子午工程二期為減少低層大氣層影響,曾在四川省稻城縣海拔3830米的川西高原上啟動建設標志性設備“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那么,這次為什么將臺站安排在四子王旗?據介紹,內蒙古占據了我國空間環境擾動的上游,四子王旗地區恰好位于我國子午線沿線中緯度地區中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四子王旗臺站在監測地球空間環境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記者了解到,子午工程二期四子王旗臺站也是在內蒙古落地建設的首個空間天氣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臺站將建在牧場中間,預計占地面積約400畝,在2023年之前基本完成建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