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亞洲象大范圍遷徙今后還可能出現

        新華社 2021-08-10 11:15:06

        新華社昆明8月9日電(記者趙家淞 趙珮然)在9日晚云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北移亞洲象群安全渡過元江”新聞發布會上,有關專家分析,隨著云南野象種群數量快速增長,野象擴散與遷移十分常見。今后亞洲象還可能出現大范圍遷徙事件,可能是“短鼻家族”(此次北移象群),也可能是其他象群或獨象。

        “關于象群是否會再度北移這個問題,答案幾乎是肯定的。”北移亞洲象群處置專家組成員、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沈慶仲說。亞洲象曾經遍布黃河流域至云貴高原,對它們而言,遷移是一種正常行為。遷移有助于野象尋找新的棲息地和開展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他介紹,大象智力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對于遷移的路線能夠形成記憶地圖。大象對生存環境的適應能力也較強,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橋梁或者利用人工設施的經驗都可能得到累積和傳承。

        “亞洲象的遷移擴散不可避免。”沈慶仲表示,就現階段而言,迅速構建完善的監測防控體系,運用合適的技術手段對亞洲象活動進行有效管控,盡可能避免亞洲象大規模遷移擴散至關重要。建議進一步全面分析總結亞洲象北移的經驗教訓,盡量將象群活動范圍控制在適宜棲息地區域。

        云南省林草局局長萬勇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調查監測顯示,近年來云南亞洲象種群呈現3個明顯變化:一是數量增長。通過多年的保護,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1978年的150頭左右增長至目前的300多頭。

        二是種群擴散。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象僅分布于西雙版納和南滾河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到2020年底,亞洲象長期活動范圍已經擴大到云南省3個州市、11個縣市區、55個鄉鎮,且大量活動于自然保護區外。

        三是習性改變。野象由原來的“怕人”,變成了現在的“伴人”活動,頻繁進入田地和村寨取食,食性已發生改變,人象活動空間高度重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