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晨 通訊員 諶紅桃
“多虧了南京林業大學(以下簡稱南林大)‘富貴竹’學生團隊的幫助,現在我家方竹年收入能有30多萬元。”日前,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楚米鎮高山村方竹大戶金方洪樂開了花。
在桐梓縣,像金方洪這樣的農戶還有很多。10多年來,南林大“富貴竹”團隊為桐梓縣帶來的科技智囊、技術法寶,讓桐梓這個產竹大縣的老百姓腰包鼓了起來。
有漫山遍野的竹子為何還這么窮
本世紀初,我國正式啟動退耕還林工程,南林大成為貴州省退耕還林科技支撐單位。
2009年,南林大組建由竹類研究所教授為指導老師、林學相關專業研究生組成的“富貴竹”學生團隊,赴桐梓縣科技扶貧。2021年是該團隊在當地科技扶貧的第12個年頭。
桐梓縣主產方竹。不過,2009年的時候,當地種植方竹林僅43萬畝。
“長這么大,我從沒見過這么窮的地方?!眻F隊負責人之一、南林大植物學博士鄭笑至今都對赤水市黃蓮溝村當年的景象記憶猶新。
2014年9月,鄭笑第一次隨南林大竹類研究所指導教師丁雨龍來到這里時,看到黃蓮溝村民的生活過得很苦。
為什么這里有漫山遍野的竹子還這么窮?
鄭笑組織實地調研發現,當地種植的竹子產量低,而且交通不便、銷售困難,這是不能富起來的主要原因。于是,他們決定把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的方竹確定為“致富竹”。
技術法寶傳授竹農
團隊抵達當地做的第一件事是,將方竹種植的最低海拔降低了100米,擴大了約38萬畝方竹種植面積。
他們還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三大技術法寶:種苗優選技術教會竹農如何造林、留筍,把好筍子質量關;快速滿園技術使新造林產筍周期由8年縮短至4年;生態優培技術將竹林畝產由150斤提高到800斤。
技術法寶如何轉化為“致富經”?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團隊分層次培訓了三支隊伍:政府和企業領導、技術人員、竹農,以產業規劃、良種選育、種苗繁育、造林規劃、豐產技術為內容分類培訓,12年來,團隊為當地培訓共達12萬人次。
“很多竹農不懂復雜的科技原理,我們就到田間地頭去教會他們?!眻F隊負責人之一王聞天說。
民富了,景美了
2017年,團隊與桐梓縣簽訂了方竹開發利用研發項目協議,采取“公司+貧困戶+科技”模式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建立方竹新品種及良種繁育基地,打造現代育竹科技示范園。讓竹農直觀地看到種植效果,讓竹農對方竹產業有了信心。
在團隊的幫助下,目前桐梓縣方竹筍種植戶的年收益是10年前的8倍,1畝方竹筍的收入是當地傳統農作物的16倍,方竹行業人均GDP達到了縣平均水平的3倍多。
多年來,這群“90后”研究生每年有3個多月呆在這個山溝溝里。他們為竹農提供了從方竹培育到管理、生產、銷售的一條龍服務。
除了帶動當地脫貧致富,團隊還致力于改善生態環境。桐梓地處高原,團隊結合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構建“上闊下林復合生態系統經營”模式。
現在,竹林土質有了明顯改善,土壤養分提高了,蓄水能力變強了,多年未發生大旱和洪澇災害。當地百姓不僅靠竹子奔上了小康路,更享受到了山清水秀天藍的美好生活,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長腿爸爸”的腿這樣變長
下一篇:國家科學中心如何做好知識產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