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畫像”來了,像你嗎

        經濟日報 2021-08-10 19:45:05

        今年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98萬人。這一數據的背后是我國就業形勢整體持續改善,穩中加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凸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16歲至24歲城鎮青年調查失業率為15.4%,環比上升1.6個百分點。

        如何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實現高質量就業,近幾年,國家推出了多個促進就業政策。近日,為了在“十四五”時期形成一支能夠基本滿足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隊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啟動“技能中國行動”,力圖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改善技術工人短缺問題。

        “卡脖子”行業最缺人

        現在企業普遍反映缺人,都在說就業結構性矛盾,招聘時這種感覺究竟有多強烈?智聯招聘CEO郭盛對經濟日報記者說:“根本招不到人,企業需要大量技術工人,求人倍率在1.8左右。特別是在‘卡脖子’的行業,芯片、集成電路、醫藥核心技術、新材料核心技術等崗位的結構性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遠遠不止2,一個職位往往五六個月也等不到合適的人才。”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勞動者技能水平與崗位需求不匹配。尤其是高端產業的發展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以前一個高技能人才可能1年至2年就能培養出來,現在至少是5年至10年。

        同教育一樣,就業也是一個面向未來的領域。我國迫切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技能中國行動”的實施,就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這盤時代棋局上的一次落子。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童天表示:“‘技能中國行動’針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從務實操作層面重點解決數量不足、素質不高、結構不優這三大問題,其中既有老問題,也有新問題,還要為技能人才在未來發展中賦予新內涵。”

        從培養規模來看,“技能中國行動”結合技能人才特點、發展趨勢、工作實際等進行了綜合分析測算,提出了“十四五”規劃目標,包括新增技能人才4000萬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比例達到30%,東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達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個至3個百分點。

        人才隊伍的擴容不僅體現在數量增加,更致力于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方面的制度體系。“技能中國行動”將通過技能提升、技能強企、技能激勵、技能合作等全流程的行動,將技能人才各項工作有機銜接、系統推進。人社部職業培訓專家、山東勞動技師學院原黨委書記崔秋立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用舉國體制來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來補上一些短板。

        重新定義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現實需求之間存在差距,應當如何看待這種矛盾?崔秋立認為:“我不主張把人才短缺的形勢說得特別嚴峻,首先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經過20多年努力,我國整個技能人才隊伍狀況已經有了很大改善。通過頂層設計、制度建設、政策供給等方面持續推進,20年前高技能人才隊伍只占技能人才隊伍的4%,現在能占到20%以上,已經有了很大改善,總體上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在縮小。“目前所謂的差距是從科技發展和企業技術進步的需求來研判的,傳統意義上以操作為主的技能人才,現在來看并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更需要復合型技能人才和知識型技能人才。”崔秋立說。

        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技能人才轉型升級。與理論知識相對有限的傳統技能人才相比,如今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等對人才的要求已經發生改變,只有更高水平的技能型人力資本才能適應創新發展的要求。童天為未來的技能人才畫了一幅“畫像”:“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精湛的專業技能,既可以解決復雜的技術問題還具備創新能力,我將其總結為‘知行兼具’‘一專多能’和‘創新創造’的新型技能人才。我國高新技術領域就有這樣的能人,專業技能扎實,本身還是研究生,深度參與企業核心技術攻關、重大項目招投標技術評審等工作。”

        技能人才開發模式也要轉型升級。童天說,未來技能人才的開發要具備一體化的特點,技能中國行動的實施就體現了戰略層面的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改革的全國一盤棋,還展現出各個業務模塊的一體化,從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各個業務線同時出發,互相之間又密切銜接,形成了一種全方位立體化的政策舉措。

        高位推動技能提升

        “技能中國行動”的規劃已經確立,關鍵要看技能提升、技能強企、技能激勵、技能合作等20條具體措施如何落實。

        技能提升行動將重點放在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實施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職業技能提升工程上。目前,人社部在組織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技工院校改革創新計劃等多項具體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2017年以來,人社部先后與湖北、云南、河南、山西等9個省份簽署技能人才工作領域部省共建協議,創新開展技能立省、技能強省、技工大省等實踐探索,積極推動技能社會建設。這些都為實施“技能中國行動”提供了實踐基礎。

        今年3月,山西省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培訓班”開班。目前,山西省正在推進的“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圍繞“十四五”轉型出雛形目標要求,對接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技能人才需求開展的定向職業技能培訓已全面推開。據記者了解,山西省“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將投入20億元,大規模、多層次技能培訓200萬人,100萬人將取得職業技能證書。今年預計將培訓3萬人。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應用到技能人才的培育中。“需要什么人?企業最清楚,要發揮企業主導作用。”崔秋立提出,“‘技能中國行動’就專門提到更廣泛地動員企業參與其中,以企業為主導開展校企合作,加強產教融合,這樣有利于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

        企業的作用不僅是提出需求,在技能激勵和技能合作等方面,行業企業都將發揮重要作用。童天表示:“究竟給技能人才什么樣的待遇,提升勞動者的工資議價能力,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行業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工作上。‘技能中國行動’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推動企業開展大規模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等級認定都是為了更好地支持行業企業發展。”

        (敖蓉 梁 婧)

        關鍵詞: 技能 人才 畫像 來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