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蕾蕾
近期,多個餐飲品牌因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熱點。從外賣平臺的“人氣王”——華萊士炸雞、楊國福麻辣燙,到奶茶界的“網紅”——奈雪的茶、蜜雪冰城,食品安全頻頻亮起“紅燈”,引起廣泛關注。
被曝光后,相關餐飲企業均發聲道歉,涉事門店也發出停業整頓通知。然而,看到蟑螂“不用管”、腐爛水果繼續用、產品標簽隨意換……曝光的這些問題都并非吹毛求疵,而是觸碰了食品安全的底線。公眾也不禁會問:這到底是不是個案?究竟還有多少家餐飲企業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近年來,有關部門花了很大力氣抓監管,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從此次涉事的餐飲企業來看,問題主要集中在制度執行不到位、加工操作不規范、原材料過期、衛生狀況差等方面。這無疑是部分餐飲企業管理不到位、從業人員無視食品安全的真實寫照。
究其原因,與經營主體責任意識差,懲戒手段缺失有著密切關系。一般來說,餐飲企業都會制定食品安全方面的規章制度。不過,工作人員是否能嚴格執行,與監督、考核、懲處、自律等方面息息相關。部分生產經營者為降低成本“能省則省”,忽視了食品安全,這樣的僥幸心理普遍存在。
連鎖餐飲企業頻頻“翻車”,快速擴張而疏于管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華萊士曾以每天新開三家門店的速度迅速擴張,憑借2元冰淇淋、4元檸檬水和6元奶茶等低價爆品搶占市場的蜜雪冰城,在全國門店數量也已突破14000家。門店數量的快速擴張增加了管理難度,品牌方對加盟店管控能力弱也導致各門店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食品安全無小事,關乎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高壓線”不容觸碰。監管部門要創新手段、嚴格監管,消費者在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時也應“錙銖必較”。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更應主動落實原輔料采購、生產過程控制、產品檢驗、儲存、銷售等環節的主體責任,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
食品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線,犧牲食品安全換發展的模式要不得。餐飲企業如果只顧追求利潤,一味地破底線、撞紅線,終將禁不起時間考驗,失去消費者、失去市場。不管是餐館還是茶飲,都應把更多精力和成本花在產品質量把控上,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嚴肅處理各項違規行為,杜絕“日常衛生很隨意,檢查一來就重視”等現象,切勿讓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