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叮咬指數等級及防護建議。圖片來源: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A)吸食花蜜的伊蚊,(B)交配中的伊蚊,(C)叮咬中的伊蚊,(D)排卵中的庫蚊。圖片來源:www.pnas.org
■記者 張思瑋
雖然立秋已過,但是蚊子依然活躍在“工作一線”,甚至咬得更狠了。
就在上個月,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聯合首次發布“蚊蟲叮咬指數”。該指數共分五個等級預報,發布范圍為北京16個區,發布時段為每年的6月1日到9月30日,發布內容為對未來3天的蚊蟲叮咬風險進行預報,并據此提出不同等級下相應的個人防護建議。當指數風險等級在3 ~ 5級時,人在室外活動,可根據情況選擇長袖長褲。
“‘蚊蟲叮咬指數’是以天氣狀況和室外溫度來判斷蚊蟲的活動情況,據此來制定合理的防蚊措施?!北本釒пt學研究所主任醫師鄒洋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這一指數的發布對于民眾的健康出行,預防疾病的傳播、擴散和蔓延,提升健康水平都非常重要,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幸福指數”工程。
蚊子可傳播多種疾病
蚊子在地球上存在已經超過2億年,并進化出了多種多樣的種屬,共36屬、3600余種。它們可以居住在沼澤、森林、沙漠、北極地區和城市中心等。中國已發現370余種蚊子,其中按蚊、庫蚊、伊蚊3個屬的蚊種超過半數。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 72.5 萬人死于由蚊蟲叮咬引起或傳染的疾病。
“蚊蟲叮咬并非小事一樁,輕則瘙癢紅腫,重則引起全身炎癥。尤其是蚊蟲叮咬會傳播登革熱、乙型腦炎、瘧疾、絲蟲病等傳染病,對人類健康構成很大的威脅?!编u洋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蚊子傳播致病微生物的過程大概是,先從一個宿主身上吸食了相關病原體,在體內尤其是唾液腺大量復制繁殖,再瞄準下一個宿主叮吸;它的口器就像相通的針管一樣,吸食血液,釋放促進血液流動加快的化學物質,順便將病原體留下。
盡管蚊子會攜帶很多種病原體,但不同種屬蚊子分工明確,會傳播不同的疾病。通常伊蚊會傳播黃熱病、基孔肯雅熱、登革熱、寨卡病毒、裂谷熱等疾病,庫蚊會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淋巴絲蟲病、西尼羅熱等疾病,按蚊會傳播瘧疾等疾病。
而至于為何蚊子要吸血,此前的科學研究早已經給出答案:繁衍需求,產卵需要血液。也就是說,只有雌性蚊子才會吸血。
多種手段精算“指數”
那么,為何有的人經常被蚊子叮咬,而有些人卻安然無事呢?
對此,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與有害生物防制所副所長張勇解釋,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吸引蚊蟲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每個人的飲食、衛生、生活等習慣不同,對蚊子的“吸引力”也會有所差異。比如,運動員、比較胖的人因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更大,更容易招蚊子。還有愛出汗、體溫相對高、有體味、愛穿深色衣服的人也容易招蚊子。
談到如何計算“蚊蟲叮咬指數”,張勇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主要采取二氧化碳誘蚊燈法和人誘停落法。二氧化碳誘蚊燈是一臺模擬人體二氧化碳呼出量的監測設備,配備有光源,連著二氧化碳氣瓶,還有一個誘捕蚊蟲的收集籠。每天日落前一小時和日落后一小時,是蚊蟲活動的高發期,二氧化碳誘蚊燈就會在這兩個小時間被放置在室外。
人誘停落法是通過監測人員“暴露”自己吸引蚊子。專業人員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到蚊蟲比較多的地方,當蚊子落在身上時,就用電動吸蚊器吸走,帶回實驗室進行分類、計數、統計分析,以監測蚊蟲的密度。
而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則是通過導入氣象要素的各種數值,推算蚊蟲的密度。據該中心高級工程師姜江介紹,他們前后用了5種機器學習方法,并將5種算法的預測結果進行綜合平均,從而精確地利用氣象因素對北京各區“蚊蟲叮咬指數”做出預測。
時刻警惕病媒傳播性疾病
當然,除了向民眾及時發布“蚊蟲叮咬指數”,鄒洋認為,相關部門還需采取必要措施,通過科普蚊蟲叮咬預防知識、提供蚊蟲叮咬必備藥品、研發預防蚊蟲叮咬“神器”等方式,讓廣大民眾及時做好防護,減少蚊蟲災害對民眾生活品質的影響。
特別在國際合作人員交流往來日益頻繁、傳染性疾病跨國界流行與傳播風險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控制蚊媒傳染病更具有現實意義。
那么,蚊子能否被消滅呢?對此,鄒洋表示,這一物種是不可能被滅絕的,而我們能做的則是降低蟲媒密度,防止蟲媒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流行。
具體而言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展開:第一,切斷傳播途徑,根據不同蚊種活躍時間進行集中消殺,疫情可能來臨前進行消殺,疫情可能高發時間段進行監控;第二,消滅傳染源,對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第三,保護易感人群,盡早接種相關疫苗,有效防蚊管理,做好旅行和工作前的“旅行醫學”知識培訓。
“蚊子只是病媒生物的一種,我們還應該關注包括跳蚤、釘螺、老鼠等在內的其他病媒生物?!敝袊膊☆A防控制中心媒介生物控制室主任劉起勇提醒,很多人都以為病媒傳播性疾病離自己很遙遠,其實它們就在我們身邊,一定要提高警惕,有意識地預防和控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