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不分先后

        《中國科學報》 2021-08-20 12:00:07

        人類大腦中聽覺和語言處理是并行的。圖片來源:unsplash

        經過多年研究,神經科學家發現了人類大腦處理語言聲音的新途徑。8月18日發表在《細胞》上的研究結果表明,聽覺和語言處理是并行的。這與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的大腦先處理聽覺信息,然后將其轉化為語言信息的理論相矛盾。

        聲音傳到耳朵后,耳蝸將其轉換成電信號,然后發送到位于顳葉的聽覺皮層。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聽覺皮層的語言處理遵循一個類似工廠裝配線的路徑。首先,初級聽覺皮層處理簡單的聲音信息,比如聲音頻率。然后,顳上回提取更重要的特征,如輔音和元音,將聲音轉換成有意義的單詞。但一直以來,這一理論缺乏直接證據的支持,因為它需要整個聽覺皮層極高時空分辨率的詳細神經生理學記錄。這是一個挑戰,因為初級聽覺皮層位于大腦額葉和顳葉的裂口深處。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家、神經外科醫生Edward Chang說:“所以,我們進行了這項研究,希望找到聲音等低級表征轉化為詞匯等高級表征的證據。”

        在7年的時間里,Chang團隊對9名參與者進行了研究,這些人因為腫瘤或癲癇等疾病必須接受腦部手術。在手術過程中,小電極陣列被放置在他們的整個聽覺皮層中,用來收集涉及語言和癲癇的神經信號。參與者還自愿錄音,以便研究人員分析了解聽覺皮層是如何處理語音的。

        “這項研究是我們第一次直接、同時覆蓋大腦所有相關區域,研究聲音到單詞的轉換。”Chang說,之前的類似研究只能收集有限點位的信號。

        當為參與者播放短語和句子時,研究人員希望能像傳統模型提出的那樣,看到從初級聽覺皮層到顳上回的信息流,看到這兩個區域先后被激活。但研究小組發現,播放句子時,顳上回一些區域的反應速度與初級聽覺皮層一樣快,這表明兩個區域同時開始處理聲音信息。

        此外,研究人員用小電流刺激參與者的初級聽覺皮層。如果像傳統模型指出的那樣,語言處理遵循一系列路徑,那么刺激可能會扭曲患者對語言的感知。但即便參與者經歷了由刺激引起的噪聲幻覺,他們仍然能夠清楚地聽到并重復語句。然而,當顳上回受到刺激時,參與者能聽到人們說話聲音,“但聽不出內容”。“有一位參與者說,這聽起來就像單詞中的音節被調換了。”Chang說。

        該研究表明,傳統語音處理模型過于簡化,甚至很可能是錯誤的。研究人員推測,顳上回可能獨立于初級聽覺皮層發揮作用,而不是初級聽覺皮層處理的下一步。

        語言處理的并行性可能為醫生提供治療誦讀困難癥等病癥的新思路。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在識別語音方面存在困難。“目前,我們還不夠了解這個平行聽覺系統。上述發現表明了聲音信息的傳遞可能與我們想象的不同。這無疑帶來了更多問題。”Chang說。(唐一塵)

        關鍵詞: 不分 先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