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國飯店協會與新華網在京聯合發布了《2021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國家出臺各類促消費與營商優惠政策,行業在2020年下半年得到快速恢復,餐飲業者普遍對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綠色化、數字化、新零售化、標準化和品牌化成為餐飲企業未來發展中的重要導向標。
探索疫情防控環境下新經營模式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表示,2020年初,各領跑企業積極自救,探索疫情防控環境下新的經營模式。以眉州東坡、北京華天、旺順閣等企業為例,通過售賣蔬菜和預制半成品的方式自救,一方面為疫情防控期間的城市保供作出了貢獻,另一方面開辟出一條新的餐飲服務+零售的發展之路。
“雙碳”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主動履行綠色發展責任,落實好分餐制、垃圾分類、節能減排、反食品浪費和限制塑料制品等已成為餐飲行業發展的共識。
以倡導節約消費和倡導使用公勺公筷為例,《報告》顯示,在社會責任評分表中這兩項分別為4.65分和4.46分,位居評分表第一和第三位,說明餐飲企業普遍認同、重視并踐行了綠色發展措施。
特色小吃異軍突起 傳統餐企拓展線上業務
“由數字化帶動起來的新零售也成為了時下熱門的發展趨勢。”韓明認為,這種基于網絡數字技術的新業態新模式,支撐了新型消費逆勢快速增長,也為餐飲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重要變革。外賣服務、預制半成品、特色小吃等逐步成為餐飲業新零售的代表。
韓明介紹,近些年,無論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在三、四線小城,單品小吃店都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迅猛:諸如炸串、燒烤、鹵味、甜品、奶茶等小吃店正在北上廣深、川渝地區和江南地區的街頭巷尾、商場超市內“遍地開花”;品牌小吃業態中的融資事件越來越多,其中有不少品牌還拿下了數額可觀的投資,足以證明小吃單品+小店模式正日益火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互聯網+體育”朝氣蓬勃
下一篇:氣候變化加劇糧食安全“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