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原公浦:第一顆原子彈核心部件“主刀手”

        光明網 2021-08-23 18:30:08

        原公浦:歷任四〇四廠四分廠二車間書記、三車間書記、工會主席。中國核工業功勛榜技術工人代表、第一顆原子彈核心部件鈾球的操刀人,曾被授予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

        2021年8月22日6時57分,原公浦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7歲。

        “原是原子彈的‘原’,公浦是人民的‘公仆’。”核工業功勛原公浦總是喜歡這樣自我介紹。1959年8月,原公浦初到核城404時剛剛新婚。那時的他,心里只想著盡快生產出原子彈為國爭光,個人的事情都拋在了腦后。終于,經過數十萬人的辛勤努力,1963年,核材料被研制出來了,然而生產原子彈的核心部件——鈾球的加工又成了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難題,由誰主刀操作,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鈾球是原子彈的“心臟”,必須由最出色的車工來加工完成。一時間,戈壁灘上匯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多名車工進行技術比武擂臺賽,作為六級車工的原公浦也加入了技術比武的行列。經過一系列的技術比拼,加工的重任落在了包括原公浦在內的五個青年技術能手身上,而他排在第一。

        1963年,經過反復研究,最終決定由原公浦主刀鈾核部件加工。

        為了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原公浦花了整整半年時間,用模擬部件在球面車床上反復進行加工訓練,有時連續操作訓練20多個小時,經他加工過的代用模擬部件都堆成了小山。在訓練的半年時間里,原公浦體重減輕了15斤。

        時間來到了1964年4月30日午夜,在車床邊,原公浦熟練地將核心部件毛坯夾在真空夾具上,準備進刀。他神情專注,小心翼翼,一刀一絲,一絲一刀,核心部件在他手中悄悄地改變模樣。最后的三刀尤其關鍵,要求核心部件的精確度必須達到小數點后三位,若是車壞了核心部件前功盡棄,等于毀掉千萬人幾年的勞動成果,原公浦屏住呼吸,進入角色,最后一刀車完時,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幾乎癱在地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心臟”也隨之誕生了。

        “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原公浦總是這樣說。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也曾評價他是“一顆螺絲釘,一顆非常重要的螺絲釘。”(宋雅娟、蔡琳)

        關鍵詞: 追憶 原公 第一 一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