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張佳興)8月26日,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自然資源部、國家統計局聯合召開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新聞發布會,發布《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我國現有耕地12786.19萬公頃(191792.79萬畝),64%的耕地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
公報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耕地12786.19萬公頃(191792.79萬畝);園地2017.16萬公頃(30257.33萬畝);林地28412.59萬公頃(426188.82萬畝);草地26453.01萬公頃(396795.21萬畝);濕地2346.93萬公頃(35203.99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530.64萬公頃(52959.53萬畝);交通運輸用地955.31萬公頃(14329.61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628.79萬公頃(54431.78萬畝)。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新聞發布會現場
2018年9月,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三調”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全面查清了全國國土利用狀況,建立了覆蓋國家、省、地、縣四級的國土調查數據庫。全面掌握了全國主要地類數據。
“三調”結果顯示,10年間,生態功能較強的林地、草地、濕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類合計凈增加了2.6億畝,生態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三調”將濕地新增為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廣華介紹,基于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考慮到濕地的生態功能與林地、草地、水域等有很大不同,“三調”將“濕地”調整為與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并列的一級地類。
“我們從國情出發,基于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和管理需要,綜合大多數專家意見,將‘二調’分類中分別歸屬于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叢沼澤’‘沼澤草地’‘沿海灘涂’‘內陸灘涂’和‘沼澤地’等7個二級地類歸入‘濕地’一級地類?!蓖鯊V華進一步介紹,按照各地類不重不漏的原則,相應調整了林地、草地、水域等一級地類和有關二級地類的含義。
據悉,為全面及時準確掌握國土利用狀況和資源家底,此次“三調”全面采用優于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制作調查底圖,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無人機等新技術,創新運用“互聯網+調查”機制,全流程嚴格實行質量管控,歷時3年,21.9萬調查人員先后參與,匯集了2.95億個調查圖斑數據,全面查清了全國國土利用狀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寧夏全面啟動科技項目“揭榜掛帥”
下一篇:方劑新解|天麻鉤藤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