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雅麗)近日,2021年度第一期科技傳播跨界沙龍以線上會議形式舉行。圍繞“科技傳播與科技奧運建設”議題,幾位來自科技傳播與科技奧運建設領域的學界和業界專家進行了主題分享。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張明新指出,奧運賽事作為展現中國科技形象的窗口,應當從三方面改善中國科技形象的傳播:突顯中國科學研究的合作性,中國的科學研究成果服務于全人類,為全人類作貢獻;突顯中國科學研究的先進性,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國的科學研究成果在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突顯中國科學研究的人民性,中國的科學研究成果要把握科學傳播規律,服務民生,改善人民生活。
北京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嶺濤介紹了“全現場”這個體育賽事傳播的新趨勢、新理念。“全現場”指以5G技術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從時間維度、空間維度、主體維度、效能維度提升用戶觀看體驗,讓用戶能夠全視角觀看、全空間收聽、全方位接觸、全流程參與、全感覺體驗奧運現場。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周敏對比梳理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與2020年東京奧運會科技傳播與奧運的關系,為科技傳播助力北京冬季奧運會提出了五點建議:重視頂層規劃,將奧運會科技傳播與國家戰略相結合;樹立人本理念,發揮社會科技工程的人文性;借助科技奧運延長產業鏈條,打造消費熱點;創新科技傳播方式,展現“和平崛起”的中國形象;做好疫情下“云上奧運”的技術支持,打造奧運科技的儀式觀傳播。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在總結發言中指出,在后奧運時代,需要推進奧運和科技跨界融通和并行發展,需要通過賽事傳播將冬奧會的時代感、科技感和中國科技形象展現出來,樹立更客觀、公正、全面的國家科技形象。北京是奧運歷史上唯一既舉辦了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應認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有、總結和傳播兩屆奧運留下的制度遺產、文化遺產與科技遺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