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幫忙+立體三維腦電圖“導航” 助癲癇手術實施快、準、穩

        科技日報 2021-09-01 14:00:07

        手術中,專家操作機器人完成電極植入。 曾理攝

        致癇灶的準確定位是取得良好手術效果的關鍵,立體三維腦電圖和手術機器人能夠更加清晰地顯示顱內病理結構,進一步提升手術精度,幫助更多患者在不開顱的情況下實現手術切除病灶。

        劉仕勇

        新橋醫院神經外科全軍癲癇診治中心副主任、教授

        8月27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獲悉,該院神經外科全軍癲癇診治中心完成了重慶首例機器人輔助立體三維腦電圖電極植入癲癇手術,用先進的智慧醫療技術為患者提供了更精準的治療。

        “癲癇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以腦部神經元過度放電而致反復和短暫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毙聵蜥t院神經外科全軍癲癇診治中心副主任劉仕勇教授介紹,誘發該病的因素很多,以心理、情緒等因素為主。目前,臨床上80%的患者在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后,癥狀會有所減輕,但仍需終身服藥并受藥物副作用的困擾;另外有20%的患者患難治性癲癇,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此次手術的患者就患有難治性癲癇。

        據了解,接受手術的患者僅15歲,自幼被診斷患有癲癇,起初通過藥物治療病情能得到控制,但6歲后病情加重,每個月要發作3至4次。

        手術前,專家根據患者頭部醫學影像及發作癥狀,制定出電極植入的手術規劃。將不同種類的影像精準融合后,可清晰觀察到患者顱內不同解剖結構,確定電極植入的入顱點和靶點,生成相應的手術路徑。

        醫生制定好手術規劃后,手術機器人按照醫生的規劃快速完成影像空間與患者手術空間的精確匹配,手術醫生可借助隨機驗證點證實系統定位精度是否在0.5毫米以內,以確保全程定位精度符合手術要求。

        手術過程中,通過構建3D的“癲癇網絡”,立體三維腦電圖技術可為手術提供更加精準、立體、完整的定位,醫生通過立體三維腦電圖的引導,可以避開腦血管及重要腦功能區,在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高效完成電極植入,每根電極植入平均耗時3至5分鐘。

        手術結束后,醫生借助立體定向腦電信號分析,更加精準地確定了患者的致癇灶范圍,通過進一步手術切除了該病灶。

        目前,在完成相關手術治療后,該患者腦功能恢復十分迅速,其認知、行為、語言等各方面狀態俱佳,預后良好。

        劉仕勇介紹,致癇灶的準確定位是取得良好手術效果的關鍵,立體三維腦電圖和手術機器人能夠更加清晰地顯示顱內病理結構,進一步提升手術精度,幫助更多患者在不開顱的情況下實現手術切除病灶。

        新橋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呂勝青教授介紹,隨著外科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其精準、穩定、安全的特性也逐漸得到了醫療行業的認可。未來,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還能更廣泛應用于多種神經外科疾病的手術治療中,包含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特發性震顫、腦內血腫定位、腦組織活檢、腦膿腫穿刺引流、腦內異物摘除、神經導航等。

        雍 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