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長明近照。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社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同志作出了關于擴大派遣出國留學人員的重要指示,開啟了新一代的留學事業。廣大留學人員心懷家國,是祖國發展的受益者、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和貢獻者。
我們這一代是時代的幸運兒,趕上了祖國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機遇。1981年,我在清華大學學習化工專業,畢業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從事清潔燃燒技術研發。1992年,我考取了加拿大全額獎學金,前往渥太華大學留學。1996年我回到祖國,在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創業,從事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工作。
隨著新的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推動社會加速發展,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單一追求商品化的工業發展模式造成了資源能源過度消耗,破壞了環境。如何既保證人類美好生活的品質,又能實現生態綠色發展,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與挑戰。
我們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政府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面向未來的發展理念,這也對相關領域內就業、創業的留學人員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化時代中,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加速轉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綠色發展任重而道遠。藍圖繪就,路在腳下,海歸理應發揮所長,施展才華,做綠色發展的先行者。
從全球范圍來看,發展清潔能源、降低碳排放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新能源同樣可以很好地滿足人類需求,其中的關鍵是如何實現經濟可行、環境友好地轉換。這需要強大安全的儲能和“能源物聯網”等領域挖潛提效,綜合解決。
面對氣候變化這一全人類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國際視野是海歸的優勢,留學人員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技術專長,在自主創新的同時,與國際同行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此外,留學人員還要在各自行業、各自專業領域身體力行,提倡綠色發展理念,推廣綠色發展技術,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當前,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持政策也在持續完善,利好相關領域的創業者。綠色金融、綠色債券快速發展,為清潔能源企業融資帶來便利,國家碳市場的啟動將進一步激發企業加大節能降碳領域投資力度。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唯一的家園,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涉及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系統性變革,需要政策引導、技術變革和人才培養,需要多學科協同,對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過程中,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需要更多留學歸國人員群策群力。
助力綠色發展,參與建設美麗中國,這是時代對我們的期望。作為一名海歸,我深感責任重大。我愿將自己的所學所長更好投身于祖國發展,在這場世紀大考中不辜負歷史賦予的責任,為中國如期實現碳減排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閆長明 作者系海方達新材料有限公司總裁、歐美同學會海歸創業學院執行院長)
(責編:袁勃、牛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數字貿易促進新發展格局構建
下一篇:2021世界5G大會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