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寄遞物流是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與農村電子商務協同發展效應顯著,但仍存在末端服務能力不足、可持續性較差、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與群眾的期待尚有一定差距。
網上購物,可在家門口取件;銷售農副產品,快遞小哥能上門收件。一收一取之間,折射出我國農村寄遞服務的發展變化,而這種變化直接影響著農村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眼下,快遞進村的進展如何?還面臨哪些短板?又如何讓更多農村居民享受快遞服務的便利,有效促進農村消費?
告別“望眼欲穿”
新學期剛剛開始,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秀江村的快遞包裹迎來了小高峰。這些天,設在村里小劉小賣部的電商服務站人來人往,熱鬧極了。
“前幾天,兒媳婦打電話說給孫女寄了新書包、新衣服,孫女在家天天盼著。快遞還挺快,今天就打電話說到了。”剛干完農活就到電商服務站取快遞的彭愛華說,過去,每逢周末,他都要帶孫女去鎮上置辦點生活用品。自從村里有了電商服務站,新穎的生活用品、漂亮的衣服都是兒媳婦買了快遞回來,方便多了。
快遞進村給鄉村消費帶來的變化顯而易見。“小到柴米油鹽,大到電視、冰箱、空調,都時興上網買。”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洋灘村,當了大半輩子郵遞員的沈國榮親眼見證了消費變遷。“很多年前,送到村里的包裹大多還是城里子女寄的,我送報時捎帶過去,這幾年,大家用上了智能手機,各式各樣的快遞每天送都送不過來。”
快遞的觸角正加速向鄉村延伸,居住在高原的群眾也享受到了快遞配送的便利。“520”當天,家住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的格桑收到了網購的玫瑰花。“17號下單,20號上午就到了。”這是今年32歲的格桑第一次網購,她對這樣的速度頗為滿意。
普瑪江塘鄉是中國海拔最高鄉,平均海拔5373米,山高路遠,地廣人稀。據中通快遞浪卡子縣網點負責人白瑪曲扎介紹,“以前只有郵政才到這邊,并且一周才能攢夠一輛車,郵包平均要20天才能到,真是‘望眼欲穿’”。如今,白瑪曲扎通過和小賣部、鄉村司機合作,將快遞服務下沉到全縣2鎮8鄉。
近年來,隨著快遞進村工程推進,農村物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目前,全國建制村已經全部實現了直接通郵,鄉鎮快遞網點的覆蓋率已經達到98%。2020年農村地區累計收投包裹超過300億件,占全年快遞總量的36%,帶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出村進城超過1.5萬億元。
期待更加便捷
便捷的快遞服務可以有效拉動農村消費。目前,鄉村電商快遞服務站點達14.6萬個。但是,一些農村物流配送網絡還不健全,不少農村地區網購商品還送不進村。
由于農村用戶居住分散,物流成本高,導致農村快遞價格與成本普遍倒掛,縣鄉村三級快遞行業運營壓力增大。同時,由于農村快遞業務標準化程度低、快遞企業資源分散,仍存在快遞物流企業網點重復建設、信息共享難、資源不互補等問題。
如何將網購商品及時送進村,讓農村群眾享受到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快遞服務,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針對當前農村物流發展的短板,不少物流企業正積極布局。順豐速運通過開放共配和多業態合作,加密下沉農村末端服務網絡,實現到村最后一公里多元化服務。截至目前,順豐速運旗下驛加易科技鄉村網已覆蓋超過38000個縣鎮,并在全國500多個縣域實施落地共配項目,與縣域合伙人共同構建“縣域共配中心+村級服務站”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中通快遞成立專門部門負責快遞進村工作,制定實施快遞進村激勵政策。截至目前,中通網絡鄉鎮覆蓋率提升至93.3%,新增覆蓋建制村超過1.1萬個。
“農村物流是連接城鄉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紐帶,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村消費的重要舉措。”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李剛表示,“十四五”時期,商務部將加強與農業農村部、國家郵政局等相關部門的政策協同,把農村物流配送體系與完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促進農村消費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引導物流、快遞、商貿流通等企業下沉渠道和服務,推動農村物流配送資源的共享銜接,提高農產品電商銷售比例,優化城鄉雙向物流結構。
服務現代農業
根據國家郵政局印發的《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到2022年底符合條件的建制村要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落實行動方案,力爭到今年底,東部地區基本實現快遞服務直投到村,中、西部地區直投到村比例分別達到80%和60%。
“根據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發展水平不一、基礎條件也不盡相同的情況,快遞進村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金京華表示,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在推進方式上應體現差異,實施的階段也要體現相應的差異性。
具體來看,在東中部地區,要利用相對較好的基礎條件,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企業通過駐村設點、企業合作等方式,提升快遞進村服務水平。在西部以及東中部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應注重發揮郵政企業和交通運輸企業的網絡優勢,調動各類社會資源參與,先解決“最后一公里”通不通的問題。
“從快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市場化的服務。”金京華表示,要實現更全面的便民惠民,就要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加快建設農村寄遞物流體系,推動運行機制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推動行業間的協作和資源共享,破解降成本和可持續的難題。
快遞進村,“進”是為了更好地出,消費品進得去,農產品也要運得出。目前,全國已經涌現出廣西玉林百香果、陜西寶雞獼猴桃、湖北宜昌臍橙等快遞服務農業的金牌項目,各項目年農產品發件量均超1000萬件。《意見》明確,到2022年6月底前,要建設300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項目。
金京華表示,國家郵政局將選出一批先進典型,培育更多的特色項目,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助力打造農產品產業鏈,讓快遞更好地融入農業生產。隨著農村物流網絡加速布局,政企各方共同努力,快遞進村所帶來的便利會輻射到千家萬戶。(記者吉蕾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