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普巡展活動首站在廣州啟動現場。吳晶平 攝
神舟四號返回艙實物首次亮相廣州。吳晶平 攝
現場展出航天服。吳晶平 攝
9月15日上午, 2021年全國科普日“中國飛天夢”中國航天科普巡展活動首站在廣州正式啟動。神舟四號返回艙、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返回式遙感衛星、航天服、火箭發動機、火箭殘片、月球車、北斗系列組網模型等50余件展品亮相廣東科學中心,并定于9月17日起面向公眾展出。
記者了解到,該展覽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航天博物館、北京市飛行者航空科普促進中心、中國飛天夢志愿團聯合主辦,以中國航天事業重要發展節點、成果為主線,系統地介紹我國航天事業從“兩彈—星”工程起步,逐步發展到核彈、導彈、運載火箭、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重大領域實現突破的發展歷程和成果,向觀眾講述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探索范圍從近到遠的發展之路。
“中國航天科普巡展首站落地廣東科學中心,將從9月17日起結合2021年廣東科普嘉年華活動正式對公眾開放,展期20天。”廣東科學中心主任盧金貴表示,展覽以圖文展板、多媒體、模型、航天器實物等手段相互穿插,并通過分解演示、多媒體交互等方式,寓教于樂地帶觀眾深入了解航天知識,啟發創新思維。
本次展覽最令人矚目的當屬神舟四號返回艙、火箭殘片和航天服等在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實物原件。其中,神舟飛船四號返回艙按其落地姿態展示,上方還垂著魚鱗狀的巨大彩色降落傘。它重3噸,高2.2米,最大直徑為2.5米,身形壯實卻外表斑駁,透露著從九霄云外高速沖過大氣層時經過了怎樣的 “千錘百煉”,忠實記錄著歸途之艱。
據了解,“中國飛天夢—科普萬里行”由“中國飛天夢志愿團”在中國科協科普部指導下發起,2020年至今已在全國累計開展近千場航空航天科普啟蒙活動。活動途經中國25個省、65個城市,總行程超過了25000公里,在全國科普超過了16萬人。本次巡展活動將在全國持續5個月,每月巡展到一個省(市),包括:廣東(廣州)、貴州(貴陽)、四川(成都)、江蘇(蘇州)、內蒙古(呼和浩特),跨越了華南、華北、西南和華東地區。
據介紹,這是神舟四號返回艙實物首次亮相廣州,現場觀眾爭相與飛船的“真身”合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展覽,廣東科學中心還攜手志愿團組建“中國飛天夢科技志愿(廣東省)總隊”,組織航天專家、教授、科普講師走進20多所中小學校開展“中國飛天夢”航天科普大課堂,并免費發放參觀體驗門票,開展航空航天科普和模擬飛行互動活動等,激發青少年愛祖國、愛學習、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朱漢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