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進出廠房和宿舍,要出示“健康碼”并測量體溫;外賣小哥進入餐廳,取餐前得核查“綠碼”,以保證送餐安全;普通居民外出乘坐公交車、出租車,需先驗碼……在中國的許多城市,服務疫情防控的“健康碼”廣為推行。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各地智慧城市系統紛紛開足“碼”力。北京海淀區政府城市大腦疫情防控平臺,構建疫情跟蹤防控體系;浙江推廣落地“健康碼”,采取“一圖一碼一指數”等精細化管理策略,方便群眾生活、推動企業復工;上海上線“來滬人員健康動態觀察系統”。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智慧城市系統將涉及個人健康狀況的海量數據收至云端,省去了人工查驗的繁瑣程序,大大提升管理效能。
疫情推進智慧城市落地,5G覆蓋的加速是其主要“支撐點”。未來7年間,中國擬建設600萬個5G基站,開啟萬物互聯的時代。高速率、低延時的5G網絡,能有效減少信息傳導的時差,提升城市“智商”。以5G為抓手,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聯合發力,將城市中的人、事、物連成“一張網”,交由城市大腦統一處理。中國電信已與全國31個省級政府建立智慧城市戰略合作,落地上千個政務應用;中國聯通提出了“城市微單元”計劃,最大程度推動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應用。
智慧城市規劃為城市運行建立“中樞神經”,提升城市治理和政務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數據監測遍布城市的每一條“毛細血管”,實現城市運行狀態的全面感知。在城市公共安全、交通運輸、醫療服務等方面,系統第一時間針對問題發出預警,并通過科學解析引導相關決策,快速解除隱患。對普通市民而言,“智慧城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車輛數據整合為居民提供合理出行路線,政務審批一鍵辦理,云端看病處方藥配送到家……智慧政務、智慧出行、智慧醫療,每一項“智慧系”舉措的推進,都在為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添磚加瓦”。
疫情下的智慧城市為提升城市“免疫力”做出貢獻,也為未來智慧城市的前進方向提供改進思路。人們期望,依托中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智慧城市將憑借其“高智商”服務,讓居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趙壹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