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南北朝·柳惲《搗衣詩》),金風送爽的十月,秋季四邊形即將成為星空主角。入夜之后,它們從東南方高空逐漸上升,夏季大三角則從頭頂經西南向西逐漸下落。東邊的獵戶座還沒有升起,北邊的北斗七星盤桓至地平附近的低空,而仙后座正高懸于東北,為人們指引著北極星的方向。
今年10月,五大行星中,火星幾乎與太陽同時升落,無法觀測,其他幾顆行星的觀測條件都不錯。金星為昏星,黃昏時分出現在西方天空,而且還在逐日變亮。木星和土星都可以在前半夜觀測。水星由昏星變為晨星,并將在25日迎來今年最后一次觀測良機。
10月:看玄武七宿與“北方戰場”
我國傳統星官體系中的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正好在10月入夜后出現在南方高空,利于觀測。玄武起源于我國上古時期夏民族和越人的龜蛇圖騰崇拜。據考證,在東漢以后就已出現了與龜蛇、玄武相對應的星象圖,后來演化為龜蛇纏繞的形象。
玄武七宿中的牛宿并不是牛郎星,女宿也不是織女星。“牛郎”這一名稱不在我國傳統的283個星官之列,是民間的俗稱。它其實屬于“河鼓”星官(代表銀河邊上的戰鼓)的三星之一,明清之際西學東漸后被叫作河鼓二,位于現在的天鷹座。牛宿則位于河鼓的東南方,屬于現在的摩羯座,他是天上的牽牛人,代表耕種的男丁。女宿又名“婺女”或“須女”,是織布女或宮女,位于寶瓶座的東部。而織女星位于現在的天琴座,她是天帝的孫女,是皇家后代。牛宿與牛郎星相隔20度左右,女宿與織女星則相距近50度。
在七宿的南部,從虛宿到室宿以南,有一個著名的“北方戰場”,這里的星宿名稱都和戰爭有關。其中最亮的是“北落師門”(現在的南魚座α星),它是我們秋季入夜后在南天最容易看到的亮星,意為北方軍營的大門。它的旁邊是“天綱”星,代表天帝的御帳。可見這個戰場的規格很高,天帝御駕親征。它們的北邊有“羽林軍”星官,擺出長長的“壘壁陣”,以對戰西邊的“天壘城”——代表丁零和匈奴等北方民族。
10月25日:水星今年最后一次觀測良機
水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0.387個天文單位,它和太陽之間的角度最大不超過28.3度,這意味著它常常會在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時就已落山,或者剛從地平線上升起沒多久,天就已經大亮。我們只能在黎明或黃昏時看到它。
每當水星和太陽的角距離最遠(天文學上稱為“大距”)時,就有可能迎來較好的觀測機會。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一年通常只有2—3次最佳觀測機會。水星是昏星時,3月底到6月初(尤其5月中下旬)有機會達到比較大的高度,人們可以在傍晚向西方天空去尋找。水星是晨星時,9月初到12月初(尤其是10月中下旬)水星高度有機會達到較大,可以在黎明向東方尋找。今年10月25日水星達到西大距,在北京觀測,當天日出時水星地平高度約為17度,亮度約-0.6等。在南方觀測,水星還會略高一點兒,例如在廣州,日出時水星地平高度約為18度。
本次西大距是今年最后一次水星最佳觀測機會,我們可以在早上6點左右往東方低空去搜尋它的身影。需要注意的是,日出時觀測水星一定要注意避開太陽,以免灼傷眼睛。
10月30日:金星東大距,亮如探照燈
金星和水星一樣,也是在黎明或黃昏時出現,不過它的亮度僅次于太陽和月亮,而且可見時間更長,比水星容易觀測得多。金星作為晨星在東方現身時,可以持續大約263天(約8個半月)。此后,它來到太陽身后,消失大約50天,隨后又于日落時分出現在西方,成為昏星。又過大約263天后,它再次靠近太陽,不過這一次它將從太陽和地球之間穿過,僅僅消失大約8天,就又出現在東方成為晨星。如此循環往復,一個完整的周期大約需要584天。
10月30日,金星運行到太陽東邊最遠處,即金星“東大距”,距離太陽47度左右。雖然這天日落時它的高度較低,不過亮度可達-4.6等,猶如探照燈一樣,值得一看。越往南,金星的觀測條件越好。例如在北京,日落時金星出現在西南方低空18度左右,20分鐘后就將沒入地平。而在廣州,日落時金星的地平高度約為30度,大約一個半小時后才落山。
此外,本月14日和15日傍晚,剛過上弦的月亮將來到土星、木星附近,組成“雙星伴月”的美景。屆時它們將出現在東南方二三十度的低空,非常醒目。
(李鑒 作者系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