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發現低危新記錄種天目臭蛙。桐廬宣傳部 供圖
中新網杭州10月13日電(郭其鈺 金軼潤施銀燕)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在對縣域全境生物多樣性進行全面調查過程中,于富春江鎮境內的雙源溪發現該縣新記錄種天目臭蛙。
楊亞婷是桐廬全境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的一員,近日在調查鳥類樣線時,無意間拍到一只特殊的“蛙”。浙江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動物專家周佳俊仔細研究照片后發現,照片里的生物背面呈黃綠色,下背部與腿部有稀疏的褐色斑紋,背面和四肢背部皮膚有細小痣粒,體側有大小不一的扁平疣粒……這些特征都符合天目臭蛙的特征。
“發現地是在富春江水庫上游一公里左右的雙源溪,目前僅發現一只天目臭蛙的蹤跡。”周佳俊介紹,天目臭蛙一般生活于海拔200至800米、水流平緩、水面開闊、環境陰濕、植被茂盛的丘陵山區地帶。“這說明雙源溪的自然環境符合天目臭蛙的習性,雖然目前僅發現一只,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前,天目臭蛙的生活地主要在天目山地區,在桐廬境內發現天目臭蛙,意味著該物種的分布地又增加了一處新記錄。”桐廬縣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相關負責人劉亮補充表示,天目臭蛙是中國特有種,種群數量較少,列入了《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2016)。
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孕育了桐廬豐富的生物資源,該縣被列為浙江省29個生物多樣性調查試點之一。今年以來,桐廬縣委托第三方調查隊的同時外聘中科院、相關高校等專家,成立專業的調查指導鑒定小組,對桐廬全境生物多樣性進行全面調查。
截至目前,除了新記錄種天目臭蛙以外,調查隊還在桐廬縣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紅豆杉,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大豆、中華獼猴桃、金蕎麥、香果樹、長葉榧樹等,以及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畫眉、蛇雕等。(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