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18日電 (記者陳靜)記者18日獲悉,《自然》(《Nature》)主刊以焦點關注特刊的形式來關注中醫藥的發展。
期刊編輯總覽以“提振藥用植物研究的科學性”為主題,特別訪談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陳凱先。在特刊報道中,上海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花蓮慈濟醫院(中國臺灣)等機構相繼介紹了各自在中醫藥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果。
焦點關注特刊報道以“深度理解針灸與傳統中醫療法”為主題,重點介紹了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使用現代技術研究針灸和傳統中醫藥療法對治療慢性疼痛、哮喘、肝纖維化以及提高中藥標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焦點關注特刊介紹了該校開展國際交流,擴大國際影響的成果。
據悉,近年來,上海中醫藥大學持續培養具有國際水準的高水平研究團隊,建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平臺,聚焦中醫藥領域前沿關鍵科學問題,立足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加強中醫藥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促進中醫藥和生命科學、現代醫學、信息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加快中醫藥基礎研究向臨床研究的轉化和應用,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
記者18日從校方了解到,相關研究團隊探尋整合現代神經調控技術和電針,對于改善腦重塑和周圍神經損傷功能障礙的療效和作用機制。該研究團隊還致力研發虛擬現實(Neucir-VR)下的康復機器人。患者使用機器人介導的運動或虛擬現實工具,同時結合電針刺激,激活受損神經網絡,以更好地促進腦重塑和功能恢復。
在針灸緩解哮喘方面,特刊介紹了楊永清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校方告訴記者,研究成果明確了針刺具有良好的抗哮喘臨床療效,闡釋了針刺抗哮喘多環節、多靶點生物學調控機制,并基于針刺抗哮喘效應蛋白發現了氣道平滑肌收縮舒張調控新靶標。楊永清團隊的研究為闡明針灸治療疾病的現代生物學機制提供新的戰略性研究思路,并為解決當代生命科學重大疑難問題尋求新的突破。
特刊介紹了劉平教授團隊在肝纖維化的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據透露,該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植物源性成分煎劑對肝臟的影響。已經完成的動物實驗表明,提取物或為抑制肝纖維化向肝硬化進展的關鍵因素。據校方透露,研究團隊還在美國進行了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讓人振奮。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王崢濤教授團隊致力于中藥國家標準研究的制訂、中藥質控技術方法的發展和創新研究,構建了國內外第一家以中藥標準化研究與技術開發為宗旨的專業化的研究機構與公共服務技術平臺,在中藥標準研究領域做出重要貢獻。(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