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中國科協與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共同主辦的2021中日科學家高層對話活動在京舉辦。
為了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今年延續了之前的議題,繼續圍繞智能養老進行探討交流。中國科協國際合作部副部長王慶林表示,日本比中國先一步進入老齡社會,在法律政策完善,建立健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體系,鼓勵老人再就業等方面值得中國借鑒。本次活動將主題設為“智能科技應對老齡化社會”,希望可以促進雙方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合作和成果轉化,推動養老服務產業優化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理事后藤吉正在發言中提到,與歐美相比,亞洲的老齡化進程很快,目前中國與日本在醫療方面的支出分列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老齡化社會是兩國共同面臨的課題。從去年開始,為了使活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正常舉辦,雙方做了很多努力,今年更邀請到了世界知名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與討論,希望可以促進兩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合作和成果轉化,推動雙方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平等互利合作,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本次活動設有專家報告、圓桌討論、技術路演等三個環節。在報告環節,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浙江國際創新設計與智造研究院院長顧佩華,日本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小尾敏夫,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系統學院教授狄增如,早稻田大學電子政府和自治體研究所教授巖崎尚子,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瑛,情報通信網絡產業協會國際部部長折尾貴洋分別作了題為《實施智能制造應對老年化社會勞動力挑戰》《“日本智慧老齡化城市”的挑戰與課題》《系統思維視角下對老齡化社會的認識》《復合型護理所需看護/護理人才的國家資格化提案》《智慧老年護理:護理專業視角》《日本ICT企業采取的老齡化社會對策》的報告。
在圓桌討論環節,今年特別設置了東京會場與哈佛大學會場,這也是近年來首次有美國和以色列的學者參與。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院院士、美國國家文理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阿瑟·克萊曼,以色列維特爾公司創始人米肯·拉維夫,哈佛大學全球老齡化社會科技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陳宏圖等專家分別參與了“老齡化社會與科技”“智能科技應對老齡化社會之實踐”“老齡服務復合型人才培養”共三個議題的演講和討論,與中日兩國專家共商合作、共話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還適時舉辦了兩場中日技術項目路演作為活動的預熱。通過“科創中國”技術路演專場活動,展示日本的優質技術項目,為他們與國內產業園區、投融資機構進行對接提供了新的合作機遇。其中,第一場于6月28日在青島舉辦;第二場中日生命健康產業項目專場活動暨智能科技應對老齡化社會中日科技研討會于9月16日在常州舉辦。
本次活動由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承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建筑學會、中華護理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作為合作單位,北京國際技術交易聯盟(籌)、哈佛大學全球適老社會科技研究中心、合肥工業大學老人福祉科技實驗室特別支持。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賈子文,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總工程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杜兵分別主持了大會開幕式與專家報告環節。
“中日科學家高層對話”是中國科協重點雙邊交流活動,通過不同的對話主題探討兩國科技及產業合作的可行性與前景,為兩國的政府、社會和企業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促進中日產業優化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記者戰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萬里長城今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