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2日電綜合報道,21日,韓國自主研發的“世界”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時,未能將搭載的模型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為改良“世界”號運載火箭的性能,韓國今后將再進行數次運載火箭發射。
當地時間10月21日17時,韓國自主研發的“世界”號運載火箭在位于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宙中心點火發射。火箭正常完成了全部飛行程序,但未能將搭載的模型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新社發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供圖
據報道,“世界”號運載火箭是韓國首枚完全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全長47.2米、重200噸。21日,火箭順利發射升空,一、二級正常分離,整流罩也正常分離,但第三級發動機提前停止工作。雖然模型衛星在700公里高度成功釋放,但由于未能達到每秒7.5公里的飛行速度,最終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韓媒稱,發射“世界”號的目的為確認韓國型發射體的正常飛行,此次發射已確認了發射體的飛行性能。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發射體發動機開發部長韓永民(音譯)表示,韓國已成功完成整個發動機開發周期,且擁有這方面的經驗,“這方面的經驗十分重要”。
韓國下一個目標是將1.5噸級實用衛星送上距離地面600-800公里高度的地球低軌道上空。
預定于2022年5月進行的第二次發射將是一項重要試驗,性能驗證衛星將與1.3噸級衛星模型一道搭載于運載火箭,雖然未搭載實用衛星,但可確保發射體的點火、飛行和分離等飛行資料,并與地面通信確認衛星是否進入正常軌道,以及驗證以國內技術研制的衛星零部件是否正常運作。
通過第一和第二次發射結束“世界”號發射性能驗證后,2022年12月、2024年、2026年和2027年還有共四次發射將“世界”號送上太空,并在“世界”號上搭載實際進行運作的第二號下一代小型衛星、第三號下一代中型衛星和11顆超小型衛星。韓國政府的目標是以此為基礎積極參與國際太空探索項目。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