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研制“祖沖之二號”!中國在兩條技術路線上實現“量子優越性”

        新華網 2021-10-26 12:15:14

        新華社合肥10月26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合作,近期成功構建66比特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求解“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的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0萬倍以上,這使得中國成為目前唯一在兩條技術路線上達到“量子優越性”里程碑的國家。

        量子計算被認為可能是下一代信息革命的關鍵技術,“量子優越性”像個門檻,是指當新生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其未來有多方超越的可能。

        目前,國際學界在多條技術路線上研究量子計算機,超導量子比特是最有希望的方向之一。今年5月,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人構建了62比特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實現了可編程的二維量子行走。

        近期,潘建偉團隊采用全新的倒裝焊3D封裝工藝,解決了大規模比特集成問題,成功研制出“祖沖之二號”。根據目前已公開的最優經典算法,“祖沖之二號”對“量子隨機線路取樣”問題的處理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0萬倍以上。

        2019年和2020年,美國和中國相繼推出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和“九章”,實現了“量子優越性”,其中“九章”使用的是光量子技術路線。“祖沖之二號”的成功,使中國成為唯一在兩條技術路線上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達成‘量子優越性’,標志著我們的研究進入第二階段,開始量子糾錯和應用探索。”朱曉波介紹,“祖沖之二號”的并行高保真度量子門操控能力和完全可編程能力,有望找到有實用價值的應用,預期包括量子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

        10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通報》和《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了該成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