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傳統農業插上科技翅膀,讓農業科技助力鄉村振興。10月27日,由遼寧省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工程中心主辦,沈陽農業大學、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協辦的遼寧省現代農業科技展示會在沈陽舉行。本次成果展示會展出面積320平米,共有15個農業新成果、21個新品種,主要展示了水肥一體、秸稈炭化還田、生物降解地膜、土壤肥力恢復、北斗智能導航系統、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新型種養模式等成果以及遼寧絨山羊等地理標志產品。
遼寧省農業生產工程中心主任盧江寧致辭
遼寧省農業生產工程中心主任盧江寧、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總工程師都業弘、沈陽農業大學副校長馬殿榮、遼寧省農科院副院長李玉晨出席活動。
盧江寧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遼寧省科技興農戰略不斷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大批農業實用技術得到了推廣和應用,農業科技貢獻率顯著提高,農業科技發展已成為推進我省鄉村振興的助力器和加速器,農業科技水平也是衡量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盧江寧介紹,幾年來,遼寧省農業生產工程中心積極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共推動建設現代農業示范推廣基地26個;集中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52項;轉化農業科技新成果11個;獲得遼寧科技貢獻獎一等獎3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4個,遼寧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個。
此次展會除了線下的展覽形式外,還利用網絡媒體進行線上宣傳,同時以短視頻推送、平臺直播的方式向公眾推介本次展會。
通過直播方式向公眾介紹遼寧農業科技成果
進入展廳內部,工作人員向觀看直播的網友們介紹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該系統是在對高性能插秧機進行了智能化改裝,安裝了電動方向盤、衛星天線、車載顯控終端,以及平板電腦,并結合智能軟件,在常規插秧機作業模式基礎上可代替駕駛員,實現自動化無人駕駛。
工作人員現場介紹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
“該系統可應用于春耕、播種、施肥、噴散、收割等農業作業方面,在作業過程中可實時獲得農機作業面積,以及實時作業畫面,作業誤差僅為2.5厘米,可節省約50%的人力成本。據悉,該系統已在沈陽、鐵嶺、阜新、朝陽、盤錦等城市得到推廣。”工作人員向網友介紹。
在遼寧絨山羊展廳,這里向觀眾展示了遼寧絨山羊產業發展基本情況。“遼寧絨山羊”作為國家畜禽良種,因產絨量大、品質高,被譽為“中華國寶”。2010年,農業部批準對“遼寧絨山羊”實施農產業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本次展示會是對“十三五”期間遼寧省農業領域取得的新成果、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業態的一次集中縮影,將有效推動我省農業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推動遼寧省農業不斷提質增效。遼寧肩負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今后將進一步提高對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進遼寧農業現代化發展。以科技的力量,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遼寧全面、全方位振興。(農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