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 LED顯示行業的后來居上者

        科技日報 2021-10-29 11:00:13

        科技創新成就展上看門道

        這是一個“萬物皆可顯示”的時代。人們對生活中的LED顯示屏已經司空見慣。電視、手機、戶外大屏幕、充電樁,甚至在冰箱、送餐機器人的身上也能找到LED的身影,未來,人們的生活更加離不開屏幕。

        其實,在LED顯示行業里,我國是不折不扣的“后來者”。曾幾何時,少數幾個國家壟斷了該行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器件,并實施了嚴密的技術封鎖。21世紀以來,我國企業紛紛通過自主創新,加速技術研發,大踏步追趕,長春希達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達電子)也是其中優秀的代表之一。

        今年,希達電子發布了全球首臺P0.4mm超高清微小間距倒裝COB 2K拼接顯示器,這意味著我國在該領域再次取得了突破。作為倒裝COB領域的龍頭企業,希達電子已經掌握了該技術路徑全鏈條核心技術,且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在這項前沿技術及應用上,能夠與國際巨頭們一較高下。

        提前卡位 掌握新一代顯示技術

        近日,記者走進了希達電子的生產車間。機械臂前后游走,緊張忙碌的生產線上卻看不到工人的身影——這是該公司去年建成的基于Mini COB封裝技術的智能生產工廠,工廠會智能匹配各生產工序,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

        希達電子的核心產品是倒裝COB超高清顯示屏。小間距、微間距是LED顯示行業公認的未來發展方向,眾多企業紛紛砸下重金“死磕”。而倒裝COB則是實現超高密、微小間距的最佳技術路徑,它可以迎合超高清大尺寸的發展趨勢,深度滿足市場需求。

        LED顯示屏由一個個極小的燈珠組成,簡單來說,燈珠里有一個體積僅有“黑芝麻”大小的發光芯片,是發光的關鍵。想要讓屏幕顯示更清晰、層次更豐富、畫面更飽滿,就需要許許多多的“黑芝麻”擠在一起。

        太擁擠會導致一系列技術、工藝、良品率方面的問題。而倒裝COB繞過傳統的技術路徑,是把裸芯片電氣面朝下,讓芯片電氣面直接與PCB板鍵合并完成封裝。這樣生產出的屏幕,不但可以排列下更密集的“黑芝麻”,還從根本上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全行業的虛焊、連焊、斷線等問題,產品還具有極致黑、高一致性、高動態對比度、高亮度顯示效果,可自由拼接4K、8K超高清顯示屏等種種優勢。

        “我們現在高密度小間距的產品,在主要的性能指標上可以與韓國的三星和日本的索尼去PK。”希達電子董事長鄭喜鳳信心十足地說。而更大的優勢在于,希達電子已經形成了倒裝COB全系列0.7mm—2.5mm點間距的規模化量產,可以滿足安防監控、交通顯示、遠程醫療等各種不同場景的需求。

        更令人欣喜的是,科研人員在攻克超高密度、超小間距顯示產品的發光芯片、封裝材料、驅動器件制備等關鍵技術難題的同時,產品所用的原材料、元器件也全部實現國產化,徹底扭轉了這項高端制造產業受制于人的局面。

        久久為功 創出正確的科研路徑

        在談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經驗時,鄭喜鳳表示這離不開科技部門的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緊密配合和科研人員的長期積累。

        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峰,并沒有捷徑。“從中國第一顆紅光LED到集成三合一顯示產品,再到如今的倒裝COB技術,我們一步步腳踏實地走過來,才有了今天的一點成績。”鄭喜鳳說。

        希達電子的前身是長春物理所的電子學研究室。作為一家脫胎于頂級科研機構的企業,創新就根植于企業的基因之中。第一個吃螃蟹,需要莫大的勇氣。起初,希達電子選擇發展路徑時也曾猶豫過,“我們最終選擇了兩條路線,一是全垂直技術路線,一是倒裝路線,后來在實踐中驗證了倒裝路線的優越性。”鄭喜鳳說。

        希達電子能夠在技術上取得突破,關鍵在于正確的科研路徑,持之以恒的創新鉆研,也離不開國家對光電產業發展的引導。從“十五”“十一五”到“十三五”,希達電子都是國家級LED顯示項目的牽頭單位和承接單位。

        當前,希達電子已經建成國內最大的COB產品生產基地3.5萬平方米,實現年產能10億元批量生產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使我國在國際大尺寸新型平板顯示領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并可拉動我國LED產業鏈上、中、下游同步快速發展。

        楊 侖

        關鍵詞: 自主 創新 LED 顯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