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近日,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動物食物與營養政策團隊基于典型系統調研,研究發現主糧、蔬菜和水果的全產業鏈總損耗率分別為7.9%、27.7%和13.2%,主糧損耗主要發生在生產階段,蔬菜和水果損耗主要發生在收獲后處理和零售階段。從全產業鏈來看,仍有四至六成的減損空間。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資源、保護和回收利用(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上。
不同農產品的損耗率和減損潛力。減損潛力以食物損耗率的百分比表示
食物損耗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世界糧農組織估計,全球生產的供人類食用的食物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可食部分被損耗或浪費。目前制約各國減損的一個重要障礙是損耗數據不清晰。該研究首次系統量化分析了主糧、蔬菜和水果等重要農產品損耗情況,填補了我國相關領域的數據空白,對評估減損空間、推動食物系統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5-2019年,食物營養所先后對主糧、肉類、蔬菜、水果等8大類食用農產品開展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損耗實地調研,調研對象涉及25個省(或直轄市)、35個農業主產縣、2000余家相關主體,初步掌握了我國主要食用農產品損耗情況。
據了解,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