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2021青科會 | 首屆“生物+”國際青年科技作品展評大會開幕
2021年10月30日,由中國科協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發起、聯合主辦的“2021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系列活動之首屆“生物+”國際青年科技作品展評大會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生命科技小鎮拉開帷幕。
大會以“工程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的工程應用探索”為主題,線下、線上同步直播,包含學術峰會、生物科技作品展示與評獎活動、圓桌會議等,吸引了來自有關政府機構、高校、協會以及企業的專家、學者、產業領袖、青年學子近五百人參加活動。
諾獎、院士大咖云集,共享前沿成果
學術峰會上,邀請了諾貝爾獎得主蘭迪·謝克曼(Randy Schekman)、中國工程院院士鄭裕國教授、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YuHao(俞皓)教授、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副院長劉清君教授、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劉立明教授、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博士生導師李炳志教授等眾多專家,對生命科學領域內的熱點問題、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作了分享。大會開幕式上,浙江省科協二級巡視員戴力,浙江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陳杰教授,杭州良渚新城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沈何剛,杭州華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秀麗博士分別發表了致辭。
在主旨報告環節,謝克曼教授介紹了他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課題細胞囊泡運輸與調節機制,并強調國際合作對于生物醫療以及人類進步的重要性。他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年科學家能夠對社會做出更多貢獻,并且希望明年能夠親臨現場,與更多的生物科學家和青年學子進行面對面交流和溝通。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裕國教授在報告上強調,醫藥生物工業是我國工業發展的重點任務,是未來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力量之一,并圍繞醫藥生物工業的議題,介紹了醫藥生物工業的革新技術,期待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自主技術研究、工程創新,促進醫藥生物工業發展。
新加坡科學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理學院生物科學系系主任俞皓院士則分享了關于作物培育的基因技術以及都市農場的發展。俞皓院士圍繞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科研成果,暢談了基因組編輯技術給植物育種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該技術將大大縮短作物種植所需的時間,使得糧食生產更貼近城市居民,同時也是一種加強糧食安全的可持續的方式。
圓桌論壇“頭腦風暴”,共話生物產業新技術
在當天的圓桌論壇環節,嘉賓與主持人圍繞本次論壇主題進行了熱烈討論。討論的主要議題有“干細胞產業化趨勢”、“國產醫療及科研設備的發展動態”、“環境污染的防與治的最新研究和產業化進展”、“大生物產業投資的熱點及發展趨勢”、“生物藥進展迅猛對化學藥發展的新變化”等行業發展熱點,還涵蓋了“120萬天價藥”、“mRNA疫苗”、“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等大眾關注問題。
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們結合行業實際情況,積極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加快推進生命科學領域建設,為將生命科學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學科提供新思路、新技術。
青年科學家同臺競技 共當未來主力軍
生物科技作品展示與評獎活動中,共有20支參評團隊,33支參會隊伍,匯聚來自海內外20+頂尖院校學生團隊參與項目展示與學術交流。課題涵蓋癌癥靶向治療、糖尿病生物工程治療、工程菌腸胃道治療、天然色素染發劑、柔性可降解的釋藥型骨膠水開發、眼斜視手術分析系統、人類細胞中的預防性抗病毒開發等,涵蓋生命、健康、生態、環境學科等領域。比賽共設特等獎、特等入圍獎、金獎、優秀作品獎及最佳人氣獎、最具創新獎、最具商業潛力獎、最佳模型獎四項單項獎,獲獎名單將于2021年11月8日公布。
此次大會的舉辦,方面調動并發揮廣大青年學生的聰明才智與無限創造力,開拓其國際化與產業化視野,為學科與產業發展發現人才、鍛煉人才、培養人才;另方面也強化和促進了產學研多邊融合。在注重人才的自我價值發現和創造價值的能力培養的同時,動員相關企業與資本發掘并孵化優質項目,以程應用的點滴技術進步或商業模式的創新促進產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