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漢斌)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牛利、張保華聯合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趙祖金、中科院院士唐本忠,提出發展新一代的聚集誘導發光—電化學發光(ECL)材料體系。相關研究近日以封面形式在線發表于《化學科學》。
ECL作為電分析化學研究的熱點領域,長期備受關注。ECL因其低背景、高信噪比、高靈敏度、易調制等技術優勢,已成為環境分析、生命分析、化學超分辨熒光成像、催化活性成像分析等諸多領域的前瞻性技術。然而,阻礙ECL進一步發展的痛點之一在于高效、穩定ECL發光材料的匱乏。有機ECL發光材料體系作為該技術最早采用的發光試劑,長期以來面臨發光效率低的窘境。
牛利、張保華致力于從ECL電光轉換過程中激子輻射衰減微觀機理的角度,重新思考該科學問題,提出發展具有全激子電化學利用特征的新型有機ECL發光體。基于他們的近期工作基礎,該團隊首次提出發展新一代的聚集誘導發光ECL材料體系。該類有機ECL發光材料兼具聚集誘導發光和“暗態”三線態激子的熱活化延遲熒光特征。
研究人員系統研究發現,該新型有機ECL發光體系(AIDF-ECL)的ECL行為與所采用發光材料的本征AIDF光物理特征直接關聯。相比于近期學術同行發展的AIE-ECL體系,AIDF-ECL新體系的相對ECL發光效率實現了近5.4倍的提升。與此同時,所開發的AIDF-ECL體系在水相生理體系中還展現出優異的ECL穩定性。
該研究工作提出的AIDF-ECL新體系有望成為新一代高效、穩定的ECL水相檢測和傳感應用體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