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題:雙向轉診、強化專科能力建設……老百姓基層就診將有新變化
分級診療是解決“就醫難”問題的“金鑰匙”,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需要提升縣醫院綜合能力。我國近期連續印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推進脫貧地區縣域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多項文件,對此做出部署。
聚焦重點 加強專科能力建設
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經過“十三五”時期的建設和發展,基層首診有效推進,截至2020年底,全國縣域內就診率已經達到94%,比2015年同期增長10個百分點。“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為重點,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
未來五年縣醫院如何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的《“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千縣工程”方案)給出一個明確目標:到2025年,全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
“千縣工程”方案提出,要做好縣醫院臨床專科發展規劃,加強臨床專科服務能力建設。通過引進人才、改善硬件條件、派駐人員支援等措施補齊專科能力短板,重點提升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能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腫瘤、神經、心血管、呼吸和感染性疾病等專科疾病防治能力。
雙向轉診 推動資源整合共享
“分級診療做得成功與不成功,主要還是在于優質資源發展是不是充分、是不是均衡。”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說。
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提出目標,到2025年,形成國家級醫學中心和國家級、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骨干,高水平市級和縣級醫院為支點,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為載體的高水平公立醫院網絡。
針對推動資源整合共享,“千縣工程”方案指出,縣醫院要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遠程醫療協作網,并與城市三級醫院建立遠程醫療服務關系和雙向轉診通道。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推進脫貧地區縣域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確,加快推進專科聯盟建設,持續開展專家組巡診和對口支援等工作,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和遠程醫療服務,提升縣域大病診療能力。
多方提升 不斷改善醫療服務
在縣醫院硬件條件方面,“千縣工程”方案將“持續改善硬件條件”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強調根據縣域居民診療需求,逐步改善硬件設施設備條件,加快數字健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醫療、信息化等設備和醫用車輛配置,改善停車、醫用織物洗滌、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理等后勤保障設施。
“千縣工程”方案指出,要不斷改善醫療服務。鞏固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優化就診流程,為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群體就醫提供綠色通道,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
據介紹,在組織實施階段,“千縣工程”方案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制定省級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的總體實施方案和“一院一案”的具體工作方案,有計劃、分步驟落實各項工作。(徐鵬航、董瑞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