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相城:改善水環境 彰顯江南水鄉新風貌

        光明網 2021-11-23 18:30:36

        優美的水環境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一環。蘇州市相城區地處蘇南河網地區,水系發達,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并且瀕臨太湖、陽澄湖兩大水源地,擁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為了擦亮江南水鄉這張重要“名片”,近年來,相城區強化治水管水,以斷面達標為抓手,全面推進水環境的修復和改善。

        進入菊黃蟹肥時節,陽澄湖畔迎來了一批批前來品蟹的食客。“不止是為了吃蟹來的,這里風景也很好,感到很舒服。”來自上海的游客許先生表示,這些年感覺陽澄湖水越來越透亮,環境也越來越好,今年甚至還在湖面看到了不少候鳥。

        陽澄湖是蘇州城區第二水源地,也被認為是相城區的“母親湖”。相城擁有三分之二的陽澄湖水面,岸線占比近60%,出入湖河道共有109條。陽澄湖水質提升,是相城水環境治理的重要一環。近年來,相城區先后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飲用水安全、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等150多項重點治理項目,推動陽澄湖水環境持續改善。

        提升水質,從源頭抓起。2017年以來,相城相繼關停淘汰了化工、印染、電鍍(線路板)、金屬表面處理等重污染企業近200余家,淘汰整治“散亂污”企業(作坊)1.3萬余家。全區減少工業廢水排放約5萬噸/日,和2016年相比減少近三分之二,極大降低了陽澄湖湖體污染負荷。

        為了提升治水成效,相城區加快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深化水產健康養殖。“針對每年7、9、11三月池塘清塘換水的高峰期,我們會對所有養殖池塘開展排水監測。”相城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監測中一旦發現超標立即予以叫停,確保尾水達標排放。

        與此同時,相城區持續強化藍藻、水葫蘆防控,科學打撈處置水生植物,并加快推進陽澄湖萬畝水生植被修復試點項目,切實發揮好生態修復作用。

        一系列的“組合拳”,使陽澄湖水質有了較大改善。今年1-10月,“陽澄湖心”國考斷面水質均值Ⅳ類,總磷濃度同比去年下降了6.25%。日前,陽澄湖心作為蘇州大市水質最接近Ш類(湖庫)標準的國考斷面,被列入省污防攻堅辦“保III增III”中“增III”的重點斷面。

        陽澄湖水質的改善,折射出相城“治水”的責任與擔當。一組數據直觀反映相城水環境的治理成效:今年1-10月份,相城區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國家和省市對相城區考核目標,達標率為100%,優Ⅲ比例為87.5%,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2.5%。

        當前,相城被賦予更高的發展定位,同時也對生態環境提出更高要求。在打造蘇州市域新中心過程中,相城正全力以赴,做好“治水”大文章,推動生態環境全面提升。(龐淑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