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11月30日電 (記者吳蘭)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受天然珍珠母結構的啟發,研制出一種新型航天器外層防護材料——聚酰亞胺-納米云母復合膜。
據介紹,這種新材料由于采用了獨特的仿生設計,其力學性能和空間極端環境耐受性均得到顯著提升,有望取代現有的聚酰亞胺基復合膜材料。
該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聚酰亞胺薄膜因其優異的力學性能、絕佳的熱穩定性和突出的耐化學性,成為太空探測器“防護服”的絕佳材料。然而,與其他碳氫聚合物一樣,該材料在太空環境中也極易受到原子氧攻擊,導致物理和力學性能急劇下降,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手段。此外,宇宙射線輻射和空間碎片撞擊等極端環境也對其穩定性提出嚴峻的考驗。
俞書宏院士團隊受天然珍珠母的“磚-泥”層狀結構啟發,利用前期開發的具有優異力學性能和紫外屏蔽功能且可大規模制備的納米云母片作為構筑基元,與聚酰亞胺前驅體共組裝得到聚酰亞胺-納米云母復合膜,利用云母的優越本征特性來彌補聚酰亞胺的不足。這種設計策略不僅實現了材料力學性能的有效提升,而且使其上表面對原子氧、紫外輻射和空間碎片等具有更高的抵抗性能。
研究表明,這種新型仿生復合膜的拉伸強度、楊氏模量和表面硬度比純聚酰亞胺膜分別高出45%、100%和68%。與此同時,其抗紫外線老化性和高溫穩定性也得到明顯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這項研究提出的獨特雙層仿珍珠母結構設計策略,為設計構筑其他高性能納米復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