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1月30日電關閉礦山、恢復植被、禁止非法狩獵……大熊貓保護為保護區內其他野生動植物撐起了一把“保護傘”,使“大熊貓王國”也成為眾多珍稀、瀕危動植物的樂土。這里有雪豹、云豹、金貓、黑熊、金雕等頂級食肉動物,也有巖羊、斑羚、毛冠鹿等眾多食草動物。
數千名巡護人員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的900多條巡護線路上,常年開展保護工作。大熊貓保護出現明顯“傘護效應”,生態系統的恢復讓各類野生動植物種群欣欣向榮。近年來,人們在大熊貓活動區域,發現其他珍稀動物1600余次,多處還發現動植物新物種。
今年6月至8月,布置在綿陽市平武縣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5臺紅外相機,在海拔4200米左右相繼拍到雪豹,同一地域內還拍攝到大量的巖羊、梅花鹿、小麂等食草動物。
綿陽市平武縣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影像(2021年8月19日攝)。新華社發
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我國有野生大熊貓1864只,其中平武有335只。平武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蔣仕偉說:“大熊貓在平武‘傘護’了4100多種植物和1900多種動物。近10年平武生態環境加速向好,僅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牛羚就增加了10%左右。”
綿陽市平武縣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巖羊影像(2020年12月13日攝)。新華社發
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擠壓碰撞,形成了廣袤的高原和連綿的山脈,其中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等是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
岷山在平武縣境內綿延起伏,為各種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間(2021年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江宏景 攝
2021年4月28日,在四川唐家河保護區,一只在河谷覓食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牛羚,唐家河的牛羚數量已達1300只左右。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四川綜合利用衛星、無人機、紅外相機、巡護員組成“空天地人”一體化監測、保護體系。
今年5月,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監測隊員楊文剛、曾永兵,在1公里范圍內,不到3小時發現3只野生大熊貓,創下野外偶遇大熊貓頻率最高、數量最多的紀錄。
大熊貓“傘護”下的整個“大熊貓王國”也愈發生機勃勃,據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介紹,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已發現各類動植物約8000種,一些珍稀動物的種群不斷擴大。一些新物種也相繼被發現,包括2021年在四川雅安市石棉縣發現植物新種長芒鳳仙花。(記者肖林、張超群、謝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