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日訊 記者從中國科協獲悉,11月30日,以“提升科學素質共建綠色家園”為主題的2021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京舉辦,國際有關重要科技組織、機構的高級決策者、頂尖科學家、知名學者及有關代表等齊聚云端,圍繞提升公眾科學素質、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等議題分享科學助力綠色發展的思想、成果和經驗,探討以科學素質全球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方案,推動綠色發展成果共享,增進人類文明互鑒。
大會主辦方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和大會支持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科學理事會(ISC)、世界工程聯合會(WFEO)、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的負責人以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涂瑞和先后發表視頻致辭。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里西亞 ? 埃斯皮諾薩,全球安全研究所聯席所長、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高級顧問蓋爾 ? 魯夫特 ,印度尼西亞科學院主席薩特里奧 ?蘇曼特里· 布羅喬內戈羅,土耳其科技研究委員會主席哈桑 ? 曼達爾,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雒建斌等中外嘉賓做主旨報告。開幕式由中國科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主持。
張玉卓指出,綠色發展是人類發展理念和模式的一場深刻革命。實現綠色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離不開每個人環境意識的覺醒和環保能力的提升。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張玉卓就提升公眾科學素質、促進綠色發展發出三點倡議:增進理念相通,履行建設美麗地球的共同責任;深化務實合作,凝聚全球環境治理的整體合力;推動成果共享,促進全球綠色發展的均衡協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干事沙米拉?奈爾?貝杜埃勒表示,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力工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政府間和國際科學規劃,促進科學素質提升,謀求可持續發展。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認為,我們要充分認識可持續發展對公眾科學素質的新要求,希望世界攜手促進世界公民科學素質發展。國際科學理事會主席彼得?格拉克曼強調科學傳播的有效性,呼吁要找到最優的傳播方式和手段,對開展科學普及、提升公眾科學素質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執行主任羅曼·穆倫齊先生指出科學素質對于個人、組織甚至全人類做出正確決策都非常重要,希望世界公眾科學素質組織的成立和發展能進一步推動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
涂瑞和表示,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和支持,是科技成果造福人類的必要前提,我們需要在全世界范圍內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促進全人類科學素質的整體提升。
與會嘉賓圍繞科學素質和綠色發展做了極具啟發性的主旨分享。帕特里西亞?埃斯皮諾薩女士分享了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決議,強調在綠色發展中,科學素質對公共政策制定和公民理念行為轉變十分重要,是激發《巴黎協定》施展潛能的關鍵要素。蓋爾?魯夫特教授指出,適應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不亞于緩解氣候變化,必須通過科學推動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問題,在綠色轉型中應秉持科學態度。薩特里奧?布羅喬內戈羅主席強調,要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推動綠色發展中公眾的社會參與。哈桑?曼達爾主席介紹了土耳其開展科學普及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高度肯定《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北京宣言》對于推進科學素質建設國際合作的現實意義,希望共同提升全球公眾科學素質,促進綠色發展。雒建斌院士介紹了摩擦機制的研究和超級潤滑的發展,強調超級潤滑應用將激發全球節能潛力,呼吁公眾認識其對于綠色發展的重要作用。
在國際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板塊,大會發布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組織籌委會2021形成的主要工作成果《公眾科學素質測評指標框架》,旨在服務、指導不同國家和地區公眾科學素質的科學測量和精準施策。同時,會上舉辦“公眾科學素質促進”科普視頻創作國際大賽頒獎典禮。大賽共收到世界各地4萬余份投稿,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兼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向獲獎者代表頒發獎項。
全體大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專職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在致辭中向與會者表示感謝,他指出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發起召開4年來取得豐碩成果,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希望各方攜起手來,加快推動世界公眾科學素質組織建設,進一步強化交流合作機制,切實促進全球公眾科學素質提升。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由中國科協2018年發起并主辦,致力于搭建科學素質領域全球性、綜合性、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更好應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全球共性問題,服務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12月1日至12月3日,將舉辦2021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六大專題論壇,聚焦全球公眾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平性、共建科普場館的美好未來、青少年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公眾科學素質建設與綠色發展、城市健康發展與公眾科學素質、公眾科學素質提升與科技創新等議題開展研討交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