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 主任醫師霍婧偉副、主治醫師尹英敏、主任醫師吳力群
小明9歲確診“支氣管哮喘”已有2年多,在這2年期間咳嗽喘息偶有發作,每次給予霧化治療都能很快緩解,但均未堅持規律治療。今年剛一入冬就出現了2次哮喘急性發作,明顯的咳嗽,喘息,胸悶甚至夜間不能平臥,持續時間長,癥狀較前也明顯加重,體育活動更是沒法參加。小明媽媽這下不淡定了,為什么哮喘癥狀緩解了還會反復發作,緩解期的時候都需要用哪些治療,帶著這些疑問急忙至哮喘專科門診就診。那么對于哮喘的規范治療,專家給出了三點建議:
建議一:哮喘緩解期堅持治療,不能擅自停藥,遵循階梯式治療方案
很多家長在孩子哮喘發作時特別緊張,積極就醫。而一旦病情控制進入哮喘緩解期后,就會放松警惕,甚至認為只要“不喘”就不必再用藥了。
目前在我國600萬~1000萬的哮喘兒童中,達到理想控制的只有3%,部分控制的是44%,未控制的高達53%。同時調查發現,哮喘患兒中67.9%的家長會擅自停藥,后果就是氣道的慢性炎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稍有風吹草動,比如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遇到過敏源刺激(花、草、動物皮毛)、劇烈運動等又會誘發哮喘發作。
目前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是哮喘長期治療的一線藥物,不同于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ICS不良反應相對較少,且有研究顯示低劑量ICS長期治療(< 5年)對輕中度哮喘患兒的身高沒有顯著影響。因此擔心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及見好就停藥都是不恰當的,這往往會使哮喘反復發作和難以控制,甚至因為哮喘得不到良好控制而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目前推薦的“階梯式治療方案”是規范用藥1-3個月左右需要對患兒臨床癥狀、肺功能及FENO水平進行綜合評估,逐步降低用藥劑量和用藥次數,最終減少發作,達到哮喘的臨床控制。
所以,一定要認清哮喘是一個慢性病,對它的治療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期、持續、規范及個體化治療。
建議二:哮喘緩解期中醫治療發揮更大優勢
家長會疑問:用西醫治療同時還用中醫治療嗎?
其實,哮喘是中醫藥治療的優勢病種之一,早在清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喘論》中首先提出“哮喘”的病名,并且提出“哮喘專主于痰”,“已發攻邪為主,未發扶正為要”的論述。這也就是有的家長疑惑的,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為什么我家孩子會發生哮喘,別人家的就只是感冒、咳嗽、流鼻涕呢?哮喘和遺傳、環境因素有著密切關系。
從西醫來講,過敏體質是和父母的遺傳及自身體質特點有很大的關系。這種過敏體質,中醫認為與“痰飲內伏”有關,同時與肺、脾、腎的功能失職,水液代謝失常有著密切關系。哮喘的孩子,大多伴有濕疹、過敏性鼻炎、多種食物過敏等,而且過敏性鼻炎往往是哮喘反復發作和病情遷延難愈的重要因素。
中醫的治療,就是從體質上進行綜合調理,調整臟腑、氣血及陰陽的失衡狀態,上下氣道同治,補不足損有余,以平為期,消除哮喘反復發作的宿根。通過調理改善患兒的體質,預防外感,祛除誘發因素,消除哮喘反復發作的宿根,減少哮喘發作,逐步達到臨床痊愈。根據患兒哮喘治療的不同時期,可同時配合中醫的外治療法如伏九貼敷、耳穴壓豆、拔罐等進行綜合治療,達到止咳平喘,預防復發的目的。
建議三:哮喘緩解期體育鍛煉不能少
哮喘控制良好的患兒可以正常運動。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加耐力、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哮喘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相反,不“敢”動的孩子體質反而會變弱,加重哮喘癥狀,導致肺功能進一步下降。對于哮喘患兒,適度的跑步、游泳、排球、自行車等均可,運動前10-20分鐘可先預防性吸入β2受體激動劑(如萬托林),即可有效預防哮喘發作。特別提醒,運動要根據患兒具體情況而定,時間不宜過長。對于活動量大和容易出汗的孩子,更要勤換衣服,防止著涼。
兒童確診為哮喘,家長不要焦慮,進行規范的哮喘防治管理,醫生、家長、兒童共同努力,讓哮喘患兒悠然呼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