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曲靜課題組,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教授卞修武課題組,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張維綺課題組合作,深度解析了老年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肺組織的細胞和分子病理表型組特征,進一步認識了COVID-19肺損傷的關鍵細胞和分子機制,建立了肺衰老與COVID-19損傷的科學聯(lián)系,為提高重癥和危重癥診治水平提供了科學依據(jù)。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fā)表于《自然—細胞生物學》。
新冠肺炎住院死亡病例中,70%以上為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人。與年輕群體相比,老年群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后更易發(fā)展為重癥和危重癥,甚至死亡。嚴重肺損傷導致呼吸衰竭是COVID-19患者主要死因。
研究人員通過對COVID-19患者肺病變及其異質(zhì)性分析發(fā)現(xiàn),肺兩種上皮細胞脫落和凋亡的升高、炎癥損傷與免疫反應的過度、不同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變化、凝血功能紊亂以及細胞表型轉化與肺纖維化的加劇等事件,是COVID-19肺病理的關鍵損傷過程和分子特征。他們首次發(fā)現(xiàn),肺組織的加速衰老是COVID-19的新型病理事件。為進一步明確細胞類型特異的基因表達變化,作者利用高精度單核轉錄組測序技術,系統(tǒng)揭示了包括肺部上皮細胞、內(nèi)皮細胞、基質(zhì)細胞和免疫細胞4種主要細胞大類、28種不同細胞類型的病理相關基因表達特征。
“我們的研究展示了COVID-19患者肺組織的多維組學全景圖譜,系統(tǒng)解析了多種細胞類型的疾病變化規(guī)律,能夠加深人們對COVID-19患者肺組織多種結構病變和功能減損的認識。”張維綺告訴《中國科學報》。
該研究首次鑒定了COVID-19患者肺的加速衰老表型,為SARS-CoV-2感染導致的老年人致死率增加及預后的多種后遺癥提供了可能的解釋,還提示衰老干預策略可能是減輕COVID-19器官損傷的潛在防治手段。(見習記者劉如楠)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1-00796-6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