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濟南12月23電 12月23日,“太樾”中醫藥現代化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在山東省濟南國際園博園北京園舉行了揭牌儀式。該基地的建成對山東省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山東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武繼彪,山東省臺港澳辦二級巡視員孔民,山東省衛健委醫療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愛杰,山東中醫藥研究院院長劉清明,濟南市政府副秘書長、長清大學城管委會主任李百全,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蘇文等出席此次儀式。
“太樾”中醫藥現代化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落戶揭牌儀式(趙庭瑋攝)
山東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武繼彪表示,該基地的成立,凝結著政、教、研、產多方協同創新的心血,是中醫藥面向現代化、產業化的智慧結晶,為推動產學研協同發展和成果轉化搭建了良好平臺。“這次太樾中醫藥現代化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落戶長清、落戶園博園,開啟了多方融合發展、共謀新篇的新征程。我們要發揮各自優勢、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把實踐基地建設成為中醫藥人才發展高地、創新集成高地、成果轉化高地,努力打造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的新標桿、新示范。”
“太樾”中醫藥現代化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負責人榮彥博表示,山東作為中醫藥大省,長清更是“醫祖”扁鵲故里,是齊魯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發祥地,擁有發展中醫藥得天獨厚的條件。基地的落成,將引領更多科研討論和思維碰撞,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廣闊專業的平臺,提高了中醫藥現代化科學研究深度,實現了多角度多學科的聯合探索。同時,該基地還將牢記中醫藥發展“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指示,大力挖掘中醫藥現代化使用場景,潛心鉆研中醫藥現代化使用方式,打造一系列以“中藥霧化”技術為核心、以“中醫藥大健康應用”為導向、以“中醫藥治未病”為特色的產品及服務。
中醫藥現代化示范園 (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據了解,目前國內“藥物霧化”仍以西藥霧化吸入劑為主,中藥霧化市場較小,亟需專業有效的中藥霧化產品填補市場。2015年,隨著霧化吸入劑被收入《中國藥典》,陸續有企業開展對霧化吸入劑和霧化技術的研究,國內霧化技術起步較晚。但經過多年發展,目前霧化技術在國內已經有廣泛的群眾接受度,很多社區醫院都已建立了霧化室。而另一方面,國內對于霧化吸入劑的制作在仿制階段停留時間較長,目前仿制劑企業競爭壓力較大。
太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寧介紹,太樾自成立之初便開始針對中藥霧化劑開展研究,對于各類中藥材進行單一有效成分的分離、分析以及各成分間的網絡藥理學,以科學的方法研究傳統名貴中藥材。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將傳統中藥全成分煎制熬煮無法去除剝離毒性不明物質的缺陷改善,并將傳統中藥與太樾現代化霧化技術相結合,將有效成分精準的施用至病灶部位,提高了藥液吸收效率和吸收率。
“‘中藥霧化’作為太樾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重點核心技術,是中藥給藥方式的一次重大創新。目前,由博士后劉笑男開展的‘中藥霧化對非小細胞肺腫瘤’項目已作為基地的首個項目正在研究中。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博士、博士后、教授等人才入駐實踐基地進行合作研發,將中醫藥現代化創新推向新的高潮。”柳寧介紹道。
此外,太樾還與眾多高校、權威機構共同研發,超臨界萃取、中藥自動化提取、大孔樹脂吸附分離、分子蒸餾、膜分離、噴霧干燥等中藥制備全過程形成自身獨特的提取技術和評價體系,成為中藥霧化行業評價標準的制定者。太樾現已形成獨有的霧化劑、器械研發、生產和適配相關成熟技術。在提高行業整體水平前提下降低成本,也使得名貴中藥材也可以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多年來,太樾致力于中醫藥數字化、模型化、現代化發展,在長清馬山通過利用中草藥種植業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可靠感知、全面互聯、智能調控、精準識別的智慧沉香藥材數字化示范樣板,成功的把南藥北移重大課題沉香樹種植到了北方。然后通過智慧傳感、指揮控制、智能網關等對天氣、土壤、農貿、人員等的實時管理調控,利用數字化精準栽培信物融合系統做到感知和管控完整閉環設計,實現藥材全產業鏈的信息采集、數據存儲和可視化功能,支撐中藥種植產業的資源管理、決策調度和市場流動等。為進一步運用現代科技提高中草藥種植業生產水平、響應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地方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新渠道。(實習生趙庭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中國企業公益科普聯合倡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