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指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牽頭組織編制的《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下稱《指南》)正式發布。提出了中國人群身體活動的基本原則:動則有益、多動更好、適度量力、貴在堅持。
會議現場
為幫助專業人員更加精準、精細、分類地指導人群身體活動,幫助廣大群眾主動加強身體活動意識和行為能力,上海君石生命科學研究院作為秘書單位,聯合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在人民網人民健康組織召開了“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媒體解讀會”,對指南編制背景、指南內容等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和具體的解讀。
會議指出,《指南》是我國首部面向全人群的身體活動指南,內容全面、基于科學證據、可操作性強,適合我國文化與國情,適用于醫療衛生、健康管理及相關企業等對個體和群體開展身體活動指導服務,也是公眾進行身體活動的重要參考和實用工具。
會議重點對指南總則、2歲及以下兒童、3~5歲兒童、6~17歲兒童青少年、18~64歲成年人、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六個人群共7個部分進行了介紹,重點解釋了“身體活動”與“體育”、“運動”、“體力活動”等概念的不同,重點強調了總則中“動則有益、多動更好、適度量力、貴在堅持”16個字的基本原則,對指南23條核心信息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會議認為,《指南》為推進身體活動促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下一步針對專業人員,中華預防醫學雜志、中華流行病學雜志、中國公共衛生雜志、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雜志將同期刊出《指南》,同時推動開展《指南》的解讀、宣傳以及未來的培訓,幫助專業人員更加精準、精細、分類地指導人群身體活動;針對公眾,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科普宣教,以《指南》為基礎,能夠制作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科普傳播作品,幫助廣大群眾主動加強身體活動意識和行為能力;針對政府部門,希望能夠充分發揮《指南》在慢病防控、健康中國行動推進中的技術支撐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主任委員、原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編寫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文華,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編寫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可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營養與健康教育室主任、《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編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愛玲等參加了會議。(記者 武玥彤)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