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科創中國”企業創新大家談:以科技賦能產業發展

        光明網 2022-01-07 16:53:42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影響相互疊加的背景下,我國要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激發企業的市場主體活力,有效發揮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

        目前,科技創新速度顯著加快,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快速發展,人類正在進入一個“人機物”三元融合的萬物智能互聯時代。技術大變革蘊含發展大機遇,同時也意味著企業要面臨諸多挑戰和壓力。后疫情時代,企業創新可以抓住哪些新機遇?如何破解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難題?如何才能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

        2021“科創中國”企業創新大家談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聯合相關單位承辦,拿出了解決問題的這把“金鑰匙”,邀請多個行業領域院士專家為企業經濟、科技發展把脈,并提出應對思考,達成了一系列務實成果。

        打通科技經濟融合“堵點”

        如何促進經濟和科技融合,互相促進發展,一直是國際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重點和難點,更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戰略取向。

        山東建筑大學創新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明勤認為,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是企業創新的戰略戰術工具,TRIZ創新橋理論體系,構建了思維橋、進化橋、參數橋、結構橋、功能橋,不同類型的問題,直接通過橋選擇相應的設計工具,就可以把問題解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新驅動,需要方法先行。TRIZ是創新的、程式化的、邏輯化的公式和定理,在半個多世紀中,經多個國家驗證的世界級的創新方法。”張明勤表示。

        “科學家的時代到了”,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李竹曾經投資過多位科學家,他認為作為一個早期機構,更多地是要幫助初創的企業家成長,成為創新和資本之間的橋梁。他在投資中發現了一個規律:真正做得好的企業都是科學家和自己的學生、加上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組成的,年輕人領頭,科學家在后面,這樣能形成一些有深度、有厚度的企業。

        “科學家往往對資本了解甚少,創業過程當中,我們作為早期投資人會告訴他應該遵從什么樣的規律,在董事會上,如何用資本聽得懂的語言跟投資人交流,如何將股權結構設計好。”李竹說。

        搭建交流互通平臺

        “科創中國”推出后,中國科協緊鑼密鼓開始了“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建設,旨在利用人才、技術等方面的資源,推動會地合作和供需聯動,匯聚國內外創新資源,激發地方創新創業活力,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此背景下,2021“科創中國”企業創新大家談四期活動選擇在泰安、無錫、北京、青島四座“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舉辦,充分發揮科協組織優勢、創新資源優勢,構建創新要素供需對接樞紐城市,讓科技更有效地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為2021“科創中國”企業創新大家談活動的舉辦地,當地政府對活動給予了充分支持和厚望。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2021“科創中國”企業創新大家談選擇“綠色發展與企業創新”“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創新”“產業鏈升級與企業創新”“開放發展與企業創新”四個主題,共邀請權威專家49位,包含4位院士,45位來自科技界、產業界、投資界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共舉辦4場主旨報告會,134.2萬余人在線觀看直播。

        為了進一步增進專家與企業交流,2021“科創中國”企業創新大家談還開展企業創新經驗分享沙龍、企業創新典型案例展示、企業調研等豐富的活動。

        同時,2021“科創中國”企業創新大家談活動采用“嘉賓演講+圓桌論壇”的模式,重點圍繞“綠色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支撐“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戰略、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走出國門開放發展等議題,場內場外、線上線下聯動,邀請來自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著名企業、金融科技、法制治理的專家學者,從科技創新、產品實踐以及創新環境建設等方面,針對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痛點、堵點問題,開展深入、廣泛的產學研交流。

        打造新型智庫

        中國科協肩負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橋梁和紐帶的職責,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

        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是科技界、企業界、投資界面臨的新的挑戰,“科創中國”平臺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的共同發展提供有效平臺,通過提供技術服務與貿易、導入技術推動項目產品合作和引入創新創業企業等活動,增強經濟增長活力和知識創造動力,并為政府、社會提供可參考的政策和建議。

        自2019年以來, “科創中國”企業創新大家談活動圍繞企業創新的不同主題開展交流探討,匯智聚力、共謀發展,形成了很多有重要價值的意見建議,形成多份智庫報告,將為未來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切實的指導。

        中國科學院侯保榮院士分享了腐蝕防護技術與“雙碳”目標實現的研究經驗。他指出,我國是世界上建筑面積最大的國家,同時還是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年對混凝土、水泥等材料需求量數以億噸計。水泥行業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2020年,我們國家水泥生產排放二氧化碳量是12.3億噸。

        “只有防腐工作做好了,延長水泥的壽命,才能減少我們國家碳排放量,為我們國家更早在2030年達到碳達峰,2060年達到碳中和作出貢獻。”侯保榮說。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以《打造網絡空間安全可信主動免疫新生態》的報告中指出,關鍵技術保護制度要求所有標準都以安全可信為基礎,構建主動防護體系。

        沈昌祥表示,目前中國可信計算經過長期軍民融合攻關應用,形成了自主創新安全可信體系,開啟了可信計算3.0時代。可信計算3.0既有wind8、wind10的創新功能,又有提高可靠性的功能,完備的可信計算3.0產品鏈,將形成巨大的新型產業空間。

        加速科技創新、破解經濟難題、服務企業發展,展現科技價值, 這是企業與頂級智庫對接的重大機遇,也是“科創中國”企業創新大家談活動為產業升級帶來的“智囊紅利”。

        關鍵詞: 科創中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