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麗妃)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團隊與南京鼓樓醫院教授胡婭莉團隊合作,首次通過單細胞轉錄組技術對早中孕期的人胚胎脊髓進行單細胞測序分析,為了解人類脊髓發育、研究脊髓再生修復、探索體外脊髓制造策略中種子細胞的選擇提供了理論支持。相關研究近期發表于《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報告》。
作為全球首個針對人胚胎脊髓的單細胞測序研究,合作團隊對超過80萬個細胞進行了測序。他們根據脊髓的組織結構特點,針對脊髓細胞軸突長和髓鞘蛋白含量多等特點,利用細胞核和細胞相結合的技術對早中孕期(懷孕7~23周)的胚胎進行了測序,涵蓋了神經元生成、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分化等脊髓發育過程。
通過對神經元及膠質譜系進行系統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人脊髓發育中神經發生與膠質發生的時間節點,并對不同時間點神經細胞種類的構成及比例進行了解析。通過對人與小鼠的相對應發育階段的脊髓單細胞數據的比較分析,解析了脊髓發育在物種間的相同及不同點。研究還發現并分析了一類在人脊髓發育中具有時空特異性的EGFR+前體細胞亞群,該類細胞在人與小鼠的脊髓發育過程中存在明顯差別。
“組織器官發育是組織器官再生的基礎。”戴建武對《中國科學報》說。他的目標不僅是加深人們對脊髓發育中各種細胞功能的系統理解,而且通過對發育機理的深層認識來引導脊髓組織再生,甚至在體外制造移植用的人脊髓組織。據悉,其團隊研發的神經膠原支架已入組了100余名急性和陳舊性完全性脊髓損傷病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