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共有212項技術在北京冬奧會上落地應用

        央廣網 2022-02-16 12:00:14

        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 16日,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新聞發布會——科技冬奧有關情況專場上,科技部社發司司長祝學華介紹,2016年,在北京冬奧組委統籌協調下,科技部會同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河北省等有關部門和地方制定了“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觀賽、運動科技、清潔環境、安全辦賽、國際合作”等8個方面統籌設計重點任務。針對辦賽、參賽、觀賽等冬奧會重大科技需求,科技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并組織實施“科技冬奧”重點專項。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介紹,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設立了“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專項面向北京冬奧會的實際需求,圍繞辦賽、參賽、觀賽、安全、示范5大板塊部署科研任務。專項共安排部署80個科研項目,共有212項技術在北京冬奧會上落地應用,為實現北京冬奧的“簡約、安全、精彩”提供有力支撐。

        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介紹,本屆冬奧會先后測試和使用了200多項技術,涉及60多個細分應用場景,充分彰顯了科技創新的力量。

        據媒體此前報道,“科技冬奧”是北京冬奧會的一大亮點。“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圍繞科學辦賽、運動科技、智慧觀賽、安全保障、綠色智慧綜合示范等5個方面部署任務。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綠色、智慧場館建設,提供了便捷化服務體驗,為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將進一步改變觀眾的觀賽方式,提升觀賽體驗。

        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曾表示,通過技術攻關,每個競賽場館都有著十足的“科技范兒”。作為北京賽區唯一新建的冰上場館,國家速滑館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1/4;國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轉為“冰立方”,應用裝配式快速拆裝和調平動態監測技術,20天內就可以完成“由水到冰”的場地轉換;首鋼滑雪大跳臺研發了正四面體的模塊及正四面體連接節點,可以實現不同比賽的賽道剖面轉化。科技創新成果已深度融入北京冬奧會,一大批我國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和應用,使一場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逐步走向現實。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