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2月17日消息(記者汪曉青)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自2020年青海省啟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以來,西寧市湟源縣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兩個試點縣規范有序推進宅基地流轉利用,盤活了農村閑置土地資源,激發了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為青海農村土地改革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據了解,湟源和祁連兩個試點縣堅持因地制宜,完善審批機制。湟源縣依據村莊規劃,在縣域范圍內通過就地、就近、異地和上樓等方式,統籌配置宅基地1073宗,優化了城鄉建設用地空間布局,打破了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宅基地的瓶頸,助推了美麗鄉村、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的實施,目前已整合農村“房地一體”的不動產數據2.1萬宗,發放不動產權證書12799本。祁連縣結合半農半牧的實際,制定了《祁連縣宅基地審批“破零”工作通知》,要求農區一村一策、因村施策,及時辦理;牧區采取分散申請、集中辦理的方式,每半年或一年集中交付林草部門統一辦理草地征占用手續,逐步探索完善符合青海牧區實際的宅基地審批管理路子。
湟源縣統籌考慮區位條件、資源稟賦、文化傳承等要素,采取“企業+農戶”方式,開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等新業態,將10宗宅基地流轉給旅游公司,使宅基地由“死資產”變成了“活資本”,增加農牧民財產性收入28.5萬元。祁連縣從卓爾山、峨堡古城等景區周邊入手,結合旅游產業發展較好的實際,鼓勵農牧民加大閑置宅基地利用力度,開辦了一批特色民宿、農家樂、牧家樂,正在探索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盤活利用模式,有效帶動村集體和農牧民增收。
下一步,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將會同其他相關部門,嚴格按照青海省政府審定批復的試點方案,分階段穩妥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同時,將緊盯流轉使用等重點環節,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制度機制,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各項試點任務,總結形成一批符合青海實際的農村土地改革經驗,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