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未來我國增加大科學裝置建設經費投入,下好先手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資料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及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對青年科研人員支持力度等。
“現在大家都認識到基礎科學的重要性,也都在積極努力做各種工作。”王貽芳認為,基礎科學研究應該全面均衡地發展,不應該有太多的所謂熱點、重點學科的特殊支持,或者冷門學科的放棄。“應該說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熱門和冷門經常互換,所以作為一個大國,我們的基礎科學研究應該是一個全面均衡的發展。”
王貽芳表示,在基礎研究有比較大欠缺的地方應該把它補足,比如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假設所有的大科學裝置都屬于基礎研究,我國目前大科學裝置占全國基礎研究的經費比例為4%,遠低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約10%的水平。“這個比例與大科學裝置的作用、意義和成果并不相配。”王貽芳說。
由于大科學裝置建設一般需要5到10年的醞釀期,王貽芳建議,要開展前瞻性的設計和技術預研。“在大科學裝置的選擇方面,既要考慮國內各領域的發展實際,保證一定程度的領域覆蓋面,確保重要方向有機會從填補空白逐漸發展到國際并跑;也要有亮點,實現裝置國際領先。此外,應進行充分的國際合作,包括評審、評估等。”(光明網記者宋雅娟 肖春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