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紡織工業原料
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
出口創匯主要依靠紡織品
棉花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那個時候蟲害頻繁
棉鈴蟲幾年就爆發一次
1992年我國棉鈴蟲大爆發
那時候防治不住
棉產區的學生都到地里抓蟲
部隊也幫助去抓蟲
為了防治住棉鈴蟲大量的噴藥
造成了人畜中毒死亡事故
但產量依舊比較低
不得已棉農開始大規模棄種棉花
導致我國紡織業缺少原料
企業倒閉工人下崗
此時美國抗蟲棉剛剛研發成功
我國計劃引進一批抗蟲棉品種
當時美國開出的條件非常苛刻
引進費超過1億人民幣
核心專利不外流
自力更生成為我國棉花自主生產的必經之路
在國家863項目的支持下
我們開始針對棉鈴蟲害問題研制抗蟲棉
我們將抗蟲BT基因轉入棉花里
在堿性的條件下
產生的蛋白質能釋放出殺蟲蛋白
結合昆蟲消化道表皮細胞的一個受體
BT基因只有結合到這個受體
才能引起細胞裂解產生毒性
就是這樣的殺蟲機理
我們在1994年研制成功
1995我們在BT基因的基礎上
加入CPTI基因
這是豇豆里的一種蛋白酶抑制劑
主要是抑制昆蟲的消化
棉鈴蟲吃的多了消化不良
然后再加上BT基因
進一步加強了抗蟲棉的抗性
這就是雙價抗蟲棉
1996年抗蟲棉開始進入產業化生產
如今20多年過去了
再也沒有棉鈴蟲害爆發
防治效果得到了棉農們的認可
到目前我們國產的品種已經超過了200個
中國抗蟲棉占的市場份額可以說達到95%以上
以絕對的優勢占據了我們中國的市場
一個基因一個產業
一粒種子一個世界
抗蟲棉提升了整個棉花產業
為我國在棉花基因育種技術上贏得了成功
總 監 制
宋樂永 梁成真
總 策 劃
戰 釗 宋雅娟
記 者
金? ?赫
編 導
金 ? 赫
制??? 片
王友華
攝 像
盧? 強?劉賢武
制 作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聯合出品
中國科協科普部
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
光明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