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夜塬遺址發掘出土舊石器時代石制品萬余件

        央廣網 2022-03-16 14:11:15

        央廣網西安3月16日消息(記者劉昱)3月15日,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位于陜西省洛南縣的夜塬遺址發掘項目取得重要收獲,發掘出土舊石器時代石制品1.2萬余件。

        考古出土舊石器時代的石制品(央廣網發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圖)

        夜塬遺址屬于曠野類型舊石器時代遺址。為保護和搶救歷史文化遺產,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牽頭,聯合相關單位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本次發掘的區域位于遺址東南部,發掘面積約500平方米,目前可見的地層堆積分為36層,深度達22.8米,是洛南盆地發掘深度最深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深度在國內也較為罕見。在目前出土的上萬件石制品中,有石核、石片、工具、斷塊、碎屑等,其中工具包括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手斧、手鎬、石球等。

        考古發現的石制品分布狀況(央廣網發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圖)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夜塬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張改課介紹,通過對地層堆積特點和石制品特征的觀察,初步認為不晚于距今60萬年前,已有古人類在此活動。從距今約25萬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開始,人類活動進入繁盛期并延續至距今約7萬年前后的晚更新世早期,古人類在此留下了比較豐富的阿舍利工業類型石器。

        據了解,洛南盆地是目前我國舊石器時代遺址分布密集的地區之一,夜塬遺址則是洛南盆地發掘地層深度最大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夜塬遺址的發掘不僅再次發現有層位關系清晰的阿舍利工業類型石器,還發現有時代更早的“簡單石核—石片”技術體系的石制品。這些發現對研究秦嶺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發展過程、舊石器時代東西方人類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舊石器時代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