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農村“新鮮事”:產業起來了 村民能掙三份錢

        新華社 2022-03-16 20:29:42

        新華社成都3月16日電 題:成都農村“新鮮事”:產業起來了 村民能掙三份錢

        新華社記者

        “您好,有什么需要幫忙……”62歲的成都邛崍市郭山村村民楊先蓮笑臉盈盈、落落大方,一邊引導客人進入茶社,一邊熟練地泡好茶。

        邛崍,地處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楊先蓮是郭山村土生土長的農村“嬢嬢”(阿姨),以前,她很少接觸陌生人,一年到頭也跟外地人說不上幾句話,剛來上班時,一見到客人就臉紅。

        變化發生在2018年,為了振興當地產業,郭山村成立集體經濟組織,引入社會資本,基于村里特色的花椒、茶葉和黃桷蘭資源,打造了集民宿、餐飲、漢服體驗等于一體的“椒蘭山房”鄉村旅游項目,周末和節假日游客爆滿。楊先蓮也成了“椒蘭山房”的一名工作人員。

        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她,突然開始了“早八點晚五點半”的上班生活,她直言“好長時間不習慣”。但是,這份家門口的工作也讓她有了很大改變。

        “現在膽子變大了!”她笑著說。以前一跟陌生人說話就臉紅,現在可以熱情地和別人聊天、介紹村里的情況。

        如今,楊先蓮整個人神采奕奕。“外地人來得多,要做好服務,不能丟村里人的臉。”楊先蓮說。

        在茶社旁邊的茶園里,32歲的郭山村村民羅小丹正在采春茶。“明前茶能賣好價錢,今年鮮葉漲價了,每天采茶能賣四五百元。越勤快掙得越多!”羅小丹說。

        56歲的村民孫皆玉接話說:“我每天天一亮就來采茶,一天能采七八斤鮮葉。現在越來越多城里人來村里體驗采茶,熱鬧得很!”

        “椒蘭山房”項目負責人楊婉齡告訴記者,他們經常給村里的孩子組織讀書會、漢文化學習等活動,讓村民們得到精神滋養。

        “外地客人來了后,評價很好,都說我們這里的村民很好客。”楊婉齡說,現在,“椒蘭山房”項目已經帶動周邊21名村民就業。

        郭山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樊慶洪告訴記者,產業起來了,附近村民在“椒蘭山房”上班有一份固定工資,采茶每天有收入,土地流轉每年還有租金,“產業起來了,村民可拿三份錢”。

        楊先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椒蘭山房”上班一個月2000多元,采茶季的這幾個月一天至少四五百元,土地流轉租金一年3000多元。“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楊先蓮笑著說。

        記者了解到,作為邛崍市近年來農村閑置宅基地改革試點村之一,目前郭山村已有8.9畝閑置宅基地入市流轉,用于“椒蘭山房”項目下一步的發展。

        邛崍市農業農村局特色鎮與川西林盤建設管理科負責人伍引風介紹,為了讓“沉睡”的宅基地“流動”起來,通過創新探索將農村閑置宅基地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用于發展民宿、康養、休閑度假等鄉村旅游新產業新業態,農民收入大幅提升。

        “2015年,我們村人均年收入僅9905元,是成都市認定的相對貧困村,通過近年來整合農旅資源發展產業,現在人均年收入達到1.7萬元。”樊慶洪說,產業發展每年還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2萬元。(記者董小紅、高鍵鈞、袁波、馮家順)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