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趙清建)3月26日,中國科技館舉辦“地球一小時”線上主題活動,活動以“與自然共生,創藍色未來”為主題,旨在增強青少年節約能源意識,激發他們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倡導公眾踐行生態文明,養成節能降耗、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據介紹,活動從“海綿城市”“發電技術”兩個概念引入,通過趣味實驗、展品體驗、生活實踐、學習單任務等形式,讓公眾尤其青少年在動手實驗中探究水資源保護與再利用方法、在展品解讀中了解新能源發電的優勢,在家庭生活中掌握水表、電表讀取方法,并運用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親身實踐并感受節水節電的效果,爭當“環保小達人”。
中國科技館輔導員老師進行科普講解(主辦方供圖)
活動首先圍繞建設海綿城市的四個關鍵詞“滲、滯、蓄、凈”,中國科技館輔導員老師帶公眾一起動手完成路面降水、吸水、蓄水等居家小實驗,讓公眾深入了解海綿城市概念和生態優先的建設原則,認識到海綿城市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從而促進雨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輔導員老師隨后以“云觀展”的形式帶領公眾走進中國科技館“能源世界”展廳,體驗“發電樂園”展項,通過互動形式了解傳統火力發電與風力、太陽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區別,使公眾了解不同能源發電方法與新能源發電的優勢,培養公眾節約能源的意識。
最后,輔導員老師以實踐任務單的形式,指導青少年學習家用水表、電表示數的讀取方法,推薦低碳環保的生活方法,并鼓勵其親自實踐節水用電小妙招,做好觀察記錄,對比節水用電成效,引導公眾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
據了解,“地球一小時”也稱“關燈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倡議在每年三月最后一個星期六,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自愿自發參加,關上不必要的照明和耗電產品一個小時,來表明對自然保護的關切和對環保的支持。“地球一小時”的全球口號是“關上燈,點亮希望”,呼吁大家行動起來,共創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未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我國外債規模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