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珠江流域“秋冬春連旱、旱上加咸”已基本解除

        新華網 2022-03-29 09:11:31

        新華網北京3月29日電(記者 姚潤萍)記者從水利部2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以來,珠江流域多地發生不同程度的旱情,呈現“秋冬春連旱、旱上加咸”的局面。但今年3月份以來,旱區多次出現降雨過程,骨干水庫蓄水形勢向好,珠江流域旱情已基本解除。

        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在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以來,廣東東部東江和韓江流域遭遇了60年來最嚴重的旱情,影響到珠江三角洲、粵東閩南等地城鄉居民供水安全。此次旱情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降雨持續偏少,2021年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少。二是來水嚴重偏枯,2021年東江、韓江來水量均比常年偏少7成,為1956年以來歷史最枯。三是水庫蓄水不足,2021年汛末東江、韓江的骨干水庫總有效蓄水率不足20%。四是“旱上加咸”,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一度連續多日無法抽取淡水,東莞市主要取水口咸度連續突破歷史極值。

        面對嚴峻的抗旱保供水形勢,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2022年元旦、春節、元宵節多次視頻連線廣東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水利廳以及基層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及大藤峽水利樞紐等,會商研判旱情趨勢,安排抗旱應急調水和壓咸補淡等工作。春節剛過,在咸潮影響的關鍵時期,水利部派出指導組赴廣東、福建兩省指導抗旱保供水工作,并安排中央水利救災資金3億元,支持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

        珠江水利委員會完善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機制,啟動珠江防總抗旱IV級應急響應,構筑了當地水庫搶抓時機蓄水補庫、近地水庫適時調水壓咸、遠地水庫儲備水源持續補水的西江、東江、韓江供水保障“三道防線”。多次調度西江大藤峽樞紐、東江劍潭樞紐等工程,實施壓咸補淡應急補水,有效壓制了咸潮上溯。

        廣東、福建、廣西等地提前修訂完善抗旱應急預案,加強應急補水期間重要斷面水質監測和沿程取水口監管,抓住時機搶蓄淡水,保證了壓咸補淡調度取得最大成效。綜合采取節約用水、限制高耗水行業用水、建設抗旱應急供水工程等措施,全力保障了城鄉供水安全。

        劉偉平同時表示,此次干旱應對過程也暴露出珠江流域在防御旱災方面還存在短板和不足,集中體現在流域水工程體系不完善、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不高等。因此,水利部正在加快編制《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加快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并重點以骨干水源配置工程為主,加快建設一批大、中、小型水源調蓄工程,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抗御大旱、減輕災害、抵御風險的能力。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